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成都今年有这些大动作

  • 时间:2021-03-15 13:31:24 来源:  作者:  点击:

  ■推出“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60个

  ■培育建筑生态化、管理专业化、住宿特色化、服务国际化的文化主题饭店(旅游民宿)60个,打造可进入、可参与、景区化、景观化的A级林盘景区20个

  ■力争创建省级文旅特色小镇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

  “正月灯市,二月花市……”划破时空的隔阂,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中记载的“成都十二月市”胜景让今人心生向往,如痴如醉。这些场景,将在成都平原重现。

  13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我市每年策划推出一批具有吸引力的高品质生活消费场景,坚持办好天府大地艺术季,办出都市旅游新品牌新模式。

  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加快特色镇建设,推进A级林盘景区打造,提升乡村旅游服务与配套设施,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还将采取一系列行动,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

  紧扣发展天府文化,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主题主线,注重对特色镇、川西林盘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把文旅优质资源富集的特色镇、精品林盘作为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重点区域,聚力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推动文旅产业功能区与特色镇融合发展。努力构建“多个主题功能区+特色镇(街区)+新型社区(林盘聚落)”三级城镇体系,塑造城市新形态。

  ——加快重大项目招引促建。聚焦文创、旅游、休闲农业优势领域,结合川西林盘招商推介活动,筛选并组织一批有融资需求的大健康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力争更多大健康旅游项目落户成都。加快推进崇州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促成龙门山·柒村等一批重大核心项目投产达效。

  ——推进被撤并乡镇文旅资源活化利用。

  突出精品打造提高乡村旅游供给质量

  以融合发展为导向,大力实施“文旅+”“+文旅”战略,以农业为基本,推动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构建完善农业观光、休闲购物、美食体验、文化创意、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核心产品体系,积极培育发展低空、自驾、康养、研学、科技等新业态。推出“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60个,培育建筑生态化、管理专业化、住宿特色化、服务国际化的文化主题饭店(旅游民宿)60个,打造可进入、可参与、景区化、景观化的A级林盘景区20个;力争创建省级文旅特色小镇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

  ——精心策划组织,开展惠民消费活动。办好大地艺术季、天府古镇(绿道)旅游节等重点文旅节会。鼓励各区(市)县开展形式多样的剧目展演、非遗展示、美食节庆、文创产品展销、民俗体验等文旅消费活动,丰富市场供给,激发消费活力。

  ——打造多元产品,丰富消费新业态。围绕“五一”“端午”“国庆”等时间节点以特色镇、川西林盘为重点,谋划一批一日游、周边游、乡村游、亲情游乡村旅游线路;策划一批康养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研学旅行产品。

  ——点亮夜间经济,延伸消费新时段。以《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为指引,鼓励依托重点特色镇(街区)、景区、“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等培育新兴夜间体验业态、推出夜间演艺产品,推动夜间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充分发挥夜间经济集聚协同和带动效应,让游客留下来,让市民走出来。

  完善乡村设施配套

  推动服务水平上台阶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完善乡村设施配套,强化人员培训,促进乡村旅游服务上台阶。实施以“改厨(布局合理、安全卫生)、改厕(功能完善、整洁实用)、改餐(色香味美、健康养生)、改客房(温馨舒适、格调精致)、提升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改一提升”工程,完成示范点建设30个。

  开展“百名厨师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培训活动,提升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的管理服务技能,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开展全市星级农家乐(星级乡村酒店)暗访复核,着力打造卫生整洁、环境优美、规范有序、服务优良、文明和谐的乡村旅游环境。组织开展特色镇和川西林盘文化旅游发展学习交流活动,推进乡村旅游人才培育。(成都日报记者李萌陈泳李娟)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hydt/2021/3/15/5c006248fac841cdae0df6f0bd8aa354.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