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今年以来,县文化旅游委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契机,会同县教委,以“民族教育和非遗进课堂、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特色校园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
一是优选项目,做好教学与非遗传承衔接。将独具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苗绣、蜡染、剪纸、秀山花灯、龙凤花烛、竹竿舞、金钱杆等优秀传统文化技艺项目纳入课堂教学。做到各中小学教学和非遗传承纳入课程管理,非遗进校园活动实现见课表、见教案、见效果。
二是扎实推进,做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大力开发校本教材,结合传统文化、民族礼仪和民情风俗特色,精心编制《金钱杆》《土家族竹竿舞》《树桩画》《龙凤花蜡》《花灯操》等民族音乐、舞蹈、体育教材20余种,内容深受学生喜爱、家长拥护,社会反响良好。切实开展课题研究,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申报县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3项,其中馨园幼儿园《非遗文化土家织锦在幼儿园特色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被确立为重庆市第二批立德树人特色项目。
三是打造特色,大力推进传承阵地建设。投入民族专项资金200余万元,扎实推进县民族中学、第一民族小学、凤翔小学、凤栖小学以及梅江镇民族小学等中小学校民族文化特色校园创建工作。利用专项资金,设立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陈列室、工作室等,购置文化传承教具、服饰等,积极改造校园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特色文化。目前,学校民族文化特色凸显,“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如职教中心的民族文化陈列室,凤翔小学的龙凤花烛工作室,东风路小学的民族艺术健身操,梅江镇民族小学的苗鼓操等。
通过与县教委合作,秀山花灯、龙凤花烛、苗绣、蜡染、剪纸、竹竿舞、金钱杆等一大批国家级、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有效解决了非遗项目的传承难题,让学生成为“守艺人”。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