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3月28日起,上海广播推出“上海电台防疫服务热线”,全渠道接收市民在抗击疫情期间的各类求助、咨询信息。
依托《直通990》《海波热线》和《民生一网通》每天5小时的大直播节目组,加上广播各部门的人力统筹,一个高效的“广播民生居委”在广播大厦闭环内运转至今。每天几百个求助信息的接听汇总、联络推进,广播人协同作战,尽全力解决市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截至目前,防疫服务热线收到各类求助或咨询超过1.6万人次,协助解决各类困难1500多人次。
从热线开通的第二天起,东方广播中心融媒体部主任杨叶超就投入到热线服务工作中,每天上午固定2小时接听求助电话,协助电话线另一头的市民解决看病求医、买菜购药等问题。来听听这四十多天来,他在电台接听防疫服务热线的故事。
打通信息的“堵点”
防疫服务热线自上线以来,在每天上下午四小时的疫情防控特别节目和中午的《民生一网通》节目直播期间接听求助电话。因为人手不够,我们闭环内的编辑、主持人、中心领导都过来支援,14、15个人轮流接听。
在封控初期,血透等紧急医疗需求是求助焦点,服务热线成为很多求助者的“生命热线”。
3月30日 ,热线接到嘉定区吴女士紧急救助,她丈夫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南翔医院,但医院需要病人提供“2+12”解封证明才能手术。接到求助后,我们紧急调动多路采编人员同时联络:社区能否紧急开具证明,医院能否先进行手术,区卫健委能否加快协调。终于,在区卫健委协调下,当天下午4点病人被送往长海医院并在当晚顺利进行了手术。事后,吴女士再次来电,对热线表达谢意。
4月1日,长宁区一位女性老人求助,称自己多天无法接受血透,生命垂危。我们一方面与长宁区和天山街道沟通,帮助其寻找血透治疗的医院;另一方面,多位记者主动和各家医院联系,终于了解到中山医院血液科当天恢复开放,在危急时刻让她得到了挽救生命的治疗。
一旦投入到热线工作中,说实话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真正靠我们推动解决的比例可能10%都不到。但这条热线,中心领导明确说:能帮一个是一个。很多问题是有解决渠道的,但市民,特别是老年人,不了解这些渠道,只能不停打电话给居委。我们可以把信息对接给更直接的帮助渠道,打通信息的“堵点”。
用一个典型案例,介绍一种方法和途径
上海广播全天开设“防疫服务热线”栏目,及时报道典型案例,扩大热线帮助市民解决难题的传播力影响力。
《990早新闻》和《今晚》节目集结报道最新解决的求助案例,在《直通990》《民生一网通》等直播节目中,接入市民求助,行进式直播问题解决的进展。电台24小时新闻热线62706270也全时段转为“防疫服务热线”。“话匣子”全平台账号、上海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阿基米德社区、“小通在申边”抖音号,以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信号,所有新媒体平台都同步接收网友求助信息。
“话匣子”每天推出“上海电台防疫服务热线”专稿,我们特别注重归纳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糖尿病患者买不到胰岛素的求助特别集中,我们就集合整理“疫情期间胰岛素怎么配”的小专题。比如《民生一网通》帮助尿毒症患者利用“跑腿”服务,联系居委、医院等多方协力,为病人配药。当天,我们就推出“医院门诊+跑腿服务=足不出户配药到家”的小板块。用一个案例,介绍一种方法和途径,为更多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参考。
我骄傲,因为求助者知道这是上海广播
最近几天,服务热线求助量明显减少,从最高峰时每天500多条,回落到现在每天200条左右,紧急求助也越来越少,说明我们的生活在一步步趋于正常。
前几天的晚上,有个电话打到我办公室座机上,是一位女士的求助。我记录了她的困难之后,忍不住问了一句,“为什么会打这个电话号码来求助?”她说是从小区群里看到的。我猜想,大概是因为我用这个电话联络、协调、回复各种求助,所以号码被记了下来,在各个群里流传开来。
老实说,我还是很骄傲的。因为他们不会知道我是谁,但他们知道,这是上海广播。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