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6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又恰逢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欢度儿童节、学习弘扬端午节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及其子女在深度体验端午传统文化中,增进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承家国情怀的意识,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双报到”戊院社区共同举办“庆六一·迎端午”主题活动。厅二级巡视员吕承俊出席并讲话,厅文明办负责人主持。
活动现场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未来的希望。首先,吕承俊代表厅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向孩子们祝贺节日快乐,并颁发奖品和纪念品。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为让干部职工的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节日,同时,教育引导他们更加注重健康安全、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提高他们更加注重环保、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意识,儿童节前夕,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同心抗疫”征稿活动,孩子们拿起铅笔、钢笔、画笔、毛笔、相机、手机,以小作文、绘画、书法、照片、短视频等不同形式,表达对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感谢和对绿色低碳美好生活的向往。
给孩子们颁发儿童节奖品
弘扬传统美德,厚植家国情怀。吕承俊表示,端午节作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纪念日,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精神内涵,凝结着始终不变的爱国情怀,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拴五色丝线、佩香囊……形式多样的端午节民俗活动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凝聚着民族发展的历史,沉淀着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荟萃着人文理念的精华,传递着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等思想时代价值,激活了蕴藏在中华儿女心底的爱国基因。
学做香包、泥塑和剪纸现场
缤纷夏日,浓情端午。干部职工和孩子们围在一起,在老师的手把手指导下,学着包粽子、做香包。他们选两三片粽叶,把粽叶错开折叠成漏斗形状,先放一小半江米,再放几粒红枣,然后再放点江米把红枣盖住,最后折叠粽叶使粽叶把江米全部包住,用棉线缠绕粽子4―5圈,系上活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把漏斗形状做成了“漏斗”,江米一直往下漏;有的江米放少了,包出来的粽子瘪瘪的;有的棉线扎得不够紧,一松手就散架了。刚开始大家都掌握不住技巧,包出来的粽子或大或小,龇牙咧嘴,形态各异,大家一边互相鼓励、一边互相打趣,现场好不热闹。做香包是女干部职工和女孩子的长项,她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穿针引线,一番心灵手巧之后,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香包;男干部职工和男孩子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也跃跃欲试,拿着针线那笨手笨脚的样子着实让人好笑,一不小心还扎了手,拧着眉毛、甩着手,口中还不住地嘘嘘,看似很疼的样子,惹得大家哄堂大笑。现场,还有老师教大家剪纸、做泥塑等传统民俗工艺品,老师教的认真,干部职工和孩子们学的也认真。
学包粽子现场
入户慰问老年人,尊老敬老一家亲。包好粽子、做好香包后,干部职工带着他们的孩子,在社区志愿者的陪同下,走进了9户结对帮扶老人家中,给他们送去了节日问候和粽子、小米、香包、剪纸、口罩等慰问品,并了解了老人们近期生活和身体情况,叮嘱他们要做好自身防疫,确保健康安全,生活上如遇到困难要及时联系,志愿者们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年初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双报到”戊院社区合作开展了“家庭、家教、家风”高质量建设主题年活动,实施了“学雷锋我行动·爱心纽带计划”,厅机关每两个党支部与社区一个(对)独居、空巢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协助社区做好对老人的精神关怀,以真心敬老、以诚心爱老、以热心为老、以行动助老,争做为老服务文明使者,传播孝道文化,弘扬文明新风。
入户慰问结对帮扶老人
庆“六一”迎“端午”,意义重要又特殊。参加活动的干部职工表示,今天陪孩子们过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儿童节,特别是孩子们参加了厅组织开展的“大手拉小手·同心抗疫”征稿活动并获得奖状和奖品,甭提多高兴了!同时,孩子们还学习了解了端午节民俗文化,体验了包粽子以及学做香包、剪纸和泥塑等传统民俗文化,陪着到结对帮扶老人家中慰问,亲身体验了中华孝道文化。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既是一次干部职工学习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经历,也是一次孩子们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武聪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