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名胜古迹 > 正文

防疫经济两手抓两手硬,文旅产业打基础促发展

  • 时间:2022-06-10 19:51:08 来源:  作者:  点击: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晋城市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包括游客减少、景区停业、旅行社关门歇业......很多人都在问:旅游业还能复苏吗?我们该怎么办?

  充分认识疫情防控与文旅经济的内在联系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既对立又需统一。党中央提出“生命至上、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为什么?就是因为,疫情控制得好,经济才能好;疫情一旦失控,轻者医疗挤兑、经济停摆,重者社会动荡、经济崩溃。严格的疫情防控虽然短期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但是长远来说,先是保障了人们健康有序的生活,进而维护了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前不久上海疫情的大反弹应该让我们更加清醒。这次疫情不仅对上海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还外溢扩散到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导致我国经济受到很大损失,甚至危及产业链,再次告诉我们:疫情控制好了,经济才更好。我们要充分认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认识到“抓好疫情防控,才能保护人民安全,才能保障经济发展”,自觉响应服从市委市政府安排,而不能在抓经济发展的时候放松疫情防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应当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共识。

  

  

  

  微风和煦,日暖晋城。当夏日悄然而至的时候,“五一”小长假也圆满收官。今年“五一”假期,全市文旅行业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文旅产品供给工作,本地游、休闲游激发市场活力,新场景、微度假引爆假日消费。这不正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文旅工作吗?首先是,提站位,严把关,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文旅系统要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要求,认真贯彻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工作,坚决织密疫情防控网,严守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底线。其次是,新旅游,新风尚,确保安全健康出行。各类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要全面落实各项防疫要求,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的开放要求,控制人员接待上限;坚持查核酸、扫码验码、测温、规范佩戴口罩、一米线等防控措施;做好环境消毒通风,配足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游客要遵守疫情防控要求,树立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最后是,新形势,新服务,点燃文旅复苏新引擎。面对疫情带来的旅游消费群体萎缩的现状,要不断创新文旅服务,形成带动旅游消费的新引擎。

  沉下心来多做打基础促发展利长远的工作

  

  

  

  日前,晋城市政府印发《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方案》,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是基础提升行动,构建“三位一体”城市会客厅,打造城市名片。以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华谊兄弟星剧场和程颢书院文化产业园、晋城大剧院为载体,打造晋城市“三位一体”城市会客厅。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文旅活动需求,打造以晋城博物馆为龙头的全市地域特色博物馆文化矩阵,持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建设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加快推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构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景观美好、宜行宜游的“快旅慢游深体验”旅游公路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太行一号旅游绿道、公路驿站、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文化景观及停车区、观景台等。发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陆路交通设施对旅游的支撑作用,打通晋城市高速公路省际出口,提升晋城市高速通行能力,加快太行山机场建设进度,推进阳城、沁水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其次是景区提级行动,以大景区建设为牵引,建设高品质旅游目的地。突出抓好王莽岭、炎帝陵、皇城相府、大阳古镇、太行洪谷等大景区建设。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各类自然文化景区、非遗传习展示场所、城市公园、工厂矿山、博物馆等创建A级景区,推动皇城相府、王莽岭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大阳古镇、郭峪古城、司徒小镇等生态条件优、服务设施全、发展基础好的景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力争使5A级景区、4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新的突破。以文旅融合为导向,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打造“晋城古堡”文化旅游区。以产业融合为路径,培育特色旅游新业态,着力发展研学旅游、森林旅游、低空旅游、冰雪旅游、徒步穿越旅游、自驾房车旅游等新业态。以“一核两环十片百村”为重点,树立文旅新标杆,全力推进白马寺山示范区建设,围绕环城绿廊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打造一批文旅发展片区,统筹推进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百村百院”工程,形成“一核示范带动、两环串珠成链、十片交相辉映、百村星罗棋布”的文旅发展格局,打造“太行人家”品牌。再次是服务提标行动,建立旅游餐饮体系,打造餐饮品牌。鼓励和引导晋城餐饮企业集团化发展,培育一批特色老字号餐饮龙头企业,加快特色小吃规范化,积极开发具有康体养身功能的药膳,加快构建旅游餐饮文化体系,实现晋城旅游餐饮的品牌化、系统化、网红化、产业化。便捷旅游出行服务,构建综合客运枢纽体系,优化“五级公交”服务体系,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区域间、市域间、城乡间零距离换乘。最后是品牌提质行动,构建“1+3+6”城市文旅品牌体系。打造“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推出“晋城古堡”“太行山水”“太行人家”三个子品牌,六县(市、区)提炼地方特色品牌形象,形成以全市文旅品牌为龙头、区域文旅品牌为支撑,多层次、全产业的一体化文旅品牌体系。做好一体化整合营销,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平台作用,广泛宣传推介,持续提升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宣传氛围。建立政府支持、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居民参与、游客分享的“六位一体”宣传营销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文旅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社会环境。通过扎实开展基础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使晋城市文旅产业稳步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贡献水平和牵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结合乡村振兴推进“康养+文旅”融合发展“晋城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夺走了全世界太多人的生命,更多的国人开始关注生命的质量、关注健康生活,抓住这个机会,结合乡村振兴,推进“康养+文旅”正当其时。那么,如何推进“康养+文旅”融合发展的“晋城模式”呢?一要结合乡村振兴,打造文旅融合示范点。结合旅游工作实际,在各县区发展一批文旅融合示范点,全面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中发展乡村旅游。二要结合晋城本土特色,开展晋城旅游嘉年华活动。讲好晋城故事,做好文化旅游营销推介,激发大众参与文旅产业积极性,真正让晋城成为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三是做好首批康养重点村的管理运营,加速推进康养特色村建设。探索适合晋城实际的高效管理运营模式。建议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品牌纳入、统一管理”的投资建设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康养村落建设运营。建立全市统一的康养村落品牌和运营管理平台,通过云上服务平台和线下管理机构的形式,进行统一的运营和管理。通过高效的管理运营模式,保障已建成康养村能够实现稳定盈利,良性发展,为后续康养村的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康养村的建设和发展要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互相促进。康养村的建设、发展要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不能彼此割裂。二者在规划制定、项目落地实施整个过程中应紧密结合,要依托乡村振兴推动康养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要积极引导资金、政策向康养村适度倾斜,保障康养村建设运营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康养村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原文链接:http://wlt.shanxi.gov.cn/xwzx/sxdt/202206/t20220610_632347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