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吃住玩购 > 正文

莆田涵江:文旅产业跨界融合 “诗和远方”再出发

  • 时间:2022-06-23 18:17:14 来源:  作者:  点击:

  

  ​寻美涵江,风光正好。山为骨,水为魂,赋予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752平方公里的版图上,红色文化资源、山区绿色资源、侨乡水乡文化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相伴相生,锦江春色、宁海日出、白塘秋月、古囊峢巘、夹漈草堂、雁阵归舟等美景星罗棋布,散发出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莆田市涵江区转变思路,创新文旅项目业态,加强文旅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趋势不断加深,让文化“美起来”、产业“强起来”,着力打响涵江文旅经济新品牌,全力做好文旅经济“大文章”。

  盘活资源,集聚人气。因水而兴,缘水而盛。若给你一个来涵江的理由,涵江的水算一个。涵江之水,以溪江湖海的各种自然形态存在,自西向东缓缓流淌,使涵江成为兴化平原最富庶的米粮仓、花果乡。白塘湖这个由木兰溪支流汇流而成的省内最大天然淡水湖,6月初举办了一场端午龙舟竞渡,场面壮观,气势恢宏。

  眼下,木兰溪“十里风光带”建设项目备受关注。企溪至白塘湖水上岸上连通工程已启动建设,将重塑水道相通、景观相连、行游相宜的“水乡风貌”。建成后开通“水上巴士”,今后游客可泛舟溪湖,观赏荔林水乡美景,感受莆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居住在白塘湖公园附近的李锋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城最便捷的就是水路。“水上巴士”开通后,他将带上父亲重拾乡愁记忆,也希望更多游客来逛洋尾古村、赏白塘秋月。

  “日烁千山草树然,海乡极目少炊烟。蒜溪一脉涓涓水,只绿庵西数丈田。”走进蒜溪,好一幅“十里蒜溪景,百年南洋风,千载驿道情”的水墨山水,令人心旷神怡。

  位于蒜溪片区的东大村是著名侨乡,村内建筑空间以及依附其间的各式神兽、纹饰、花砖、门楣题刻等元素别具特色。该村委托专业团队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鲜明在地文化特色的乡村文化IP素材,建立完整的乡村文化资产包,带动文化旅游美好体验,留住乡愁赋能振兴。

  今年,东大村通过撂荒地流转种植了一片1.3公顷的向日葵花田,以“农创+文旅”带动乡村振兴,黄绿相间的花海仿佛油画世界,让东大村人气爆棚。

  依托蒜溪独特人文与生态景观,江口镇将侨乡南洋文化元素和乡村休闲产业串联起来,将已收储的建筑改建为侨乡博物馆、乡村民宿等,废弃鸭棚改造成房车及帐篷露营地,打造彰显“南洋风情、梦里老家”的宜居宜游宜业美丽乡村示范空间。

  一城绿色,半城水。大洋乡以闽中纪念园所在的大洋村为核心,打造“一心一带一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萩芦镇依托江春霖故居和苏华革命事迹馆,打造“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新县镇整合郑樵、古邑、红色等资源,构筑“千载郑樵志、百年古邑府、十里湘溪景、一篇外坑史”的发展新模式……新一轮文旅产业发展浪潮已经起势。

  跨界融合,叫响名片。文旅产业是城市的“美丽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叫得响、能发光,把文旅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涵江区突破文旅产业封闭的自循环,与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扩大文旅消费领域,打造高效益的发展模式,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活力。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茜华说:“涵江资源充足、产业基础好,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工业、乡村旅游等优势,且交通便利、区位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具有极强包容性、产业带动性的文旅产业正成为多个产业发展的‘增效器’。”政府推动,部门协同,企业互动,涵江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实践已在全域展开。

  与一产融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洋乡山清水秀,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优越的生态环境使其种出的大米特别优质。大洋乡通过开展“我在大洋有亩田”共享稻田认领活动,吸引市民前来报名成为东“稻”主。借着项目带来的人气,还举办系列农事趣味活动,丰富农耕文化体验,推动乡村旅游观光发展。

  与二产联姻,工业旅游更吸睛。涵江有世界级智能低碳啤酒工厂。涵江区因地制宜,立足啤酒产业特色,突出“啤酒”主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投入,在全国率先打造啤酒小镇,“啤酒+”效应逐步释放。

  与三产互动,体育康养等产业快速发展。萩芦镇为“福建省特色体育小镇”“福建省体育旅游休闲基地”。近年来,该镇对全域旅游产业进一步提级提质,主要建设全民健身中心、自行车赛道、温泉养生体育文化等一系列项目,结合采摘农业等一系列配套,形成乡村独特旅游康养资源。

  涵江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产生“1+1”大于2的效应,融合出新价值、新惊喜。

  创新业态,焕发生机。曾是商贾云集、物资往来流通之地的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隐藏在现代楼宇之间。行走在老街,仍可从斑驳木门、古朴店面、红砖古厝、逶迤深巷中依稀寻得当年的繁荣景象,时间轴叠加着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汇成涵江之美。沉寂许久、难觅往日风光的萝苜田,近来又因一群追梦青年的到来而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涵江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挖掘萝苜田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广镇楼设“党建+”邻里中心,吸引蒲文服务、zhi青年团队、锦里、龙花担等文创新业态入驻。新与旧在此碰撞,老房子融入现代时尚创意,为老街注入新鲜血液。

  在悠悠清水畔的东方二十五坎,端庄典雅的旗袍爱好者从红砖拱孔骑楼中徐徐走来,仿若漫步于烟雨江南。涵江团区委副书记王苇丹介绍,在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陆续举办青年活动,“背包客”“相机党”不时在街巷中捕捉剪影,以青春和时尚的角度去认识祖辈口中娓娓道来的旧时光。

  眼下,涵江区文旅局正携手涵西街道,计划在萝苜田打造“5G+VR”全新观光体验,开启数字智慧建设新时代,焕新历史文化街区。

  (莆田市文旅局)

  


原文链接:https://wlt.fujian.gov.cn/wldt/sxdt/202206/t20220622_593432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