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圣地 > 正文

“避暑+康养”让山西夏日市场动起来

  • 时间:2022-07-18 15:29:57 来源:  作者:  点击:

  

  正值盛夏,位于山西晋中榆社县的云簇湖畔却凉爽如春。走在沿湖草地上,写生、弹古琴、骑行、合唱的人随处可见,生动诠释了“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生活家’”的宣传口号。7月14日,晋中市的“清凉夏爽 畅游晋中”旅游惠民活动在云簇湖畔启动,百条旅游线路、千场舌尖盛宴、亿元消费券等文旅“大礼包”,为游客带来满满的消夏惊喜。

  近年来,山西省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不断推进“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建设,山西各地立足气候和环境优势,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清凉避暑旅游产品。

  太行山:慢生活让人流连忘返

  太行山一带拥有独特的地形、气候、饮食、医药等康养资源禀赋,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太行山中的慢生活,也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晋城市位于南太行山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5%,居山西省第一。去年5月初,晋城市首批公布的洞头、松庙、浙水、丈河、杏则等28个重点康养特色村盛装迎客,全面引爆夏季康养市场。

  繁星下沐浴,山谷间入眠,打出“好梦松庙”牌的松庙村通过“驿站进农村”的旧村改造方式,对村里的民居进行升级改造。如今,现代装修风格和复古院落外观巧妙融合的民宿区,为络绎不绝的游客展现着独特的原乡风情。“每逢暑假,房间早早就被抢购一空,想来松庙游玩,一定要提前打电话咨询。”松庙驿站店长李静说。

  据了解,针对每年夏季河南省有约10万人到晋城避暑度假的现象,晋城市开通了晋(城)郑(州)、晋(城)焦(作)、晋(城)济(源)等跨省城际公交和京津冀市场晋城旅游专列,突破了制约最大的交通瓶颈,进一步拉动了客源市场增长。

  拥有山水太行之精华的长治市,被誉为“夏季的无扇之城”。其中,太行山大峡谷、通天峡、太行红山等壮美山川,浊漳河、清漳河、沁河等柔美流水,是八百里太行的最美地段,也是长治发展“避暑游”的最大底气。

  日前,山西省发布29条暑期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长治市3条精品线路位列其中。西沟村、东坪村、七彩村庄、振兴村等线路中的村落和景点突出夏季时令特点,为广大游客消夏避暑、休闲度假提供了多层次、多业态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供给。

  去大同、朔州,记得多带件衣服

  在山西,不论季节,凡是说起去“夏都”大同、“塞上绿都”朔州,人们总会被提醒多带件衣服,其凉爽天气不言而喻。

  近年来,大同市左云县以建设“京西避暑胜地”为目标,探索打造“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等深度融合的产业模式。

  每逢盛夏,左云县在长城沿线建造的夏都、月华池、小河口3处规模较大的写生基地,常出现一位难求的现象。左云县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孙权宏说,山西省内外的骑行俱乐部也会组织骑手专门来左云集训,欣赏边塞美景,享受夏日清凉。

  去年夏天,首届“清凉古都·消夏大同”全域旅游季启动,精心打造的8条精品旅游线路日日发车,将周边10个县区的54个景点景区串珠成链。展演、会展、赛事等22项文化活动,彰显了大同的无穷魅力,让游客的纳凉生活更加丰富。

  地处雁门关外的朔州市年均气温较低,即使是夏天也不会超过30摄氏度。在朔城区青果儿生态园内,游客采摘鲜嫩的果实,在户外自助烧烤,尽享田园生活。朔州将避暑康养、乡村康养等融合发展,像这样集采摘、体验、游乐为一体的乡村文旅点,遍布全市各区县。

  去年,朔州市右玉县开展“避暑之旅”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右玉南山美郡生态酒店篝火节、桃花源生态农庄烧烤季、“杏”福来临采摘季等活动,持续打响当地“四季之旅”生态文化旅游品牌中的“夏有避暑之旅”品牌。

  打造更多山西避暑旅游目的地

  山西多地夏季气候宜人、环境宜居,加之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高效、膳食丰富多样、文化底蕴深厚,发展避暑康养产业,可谓优势突出、潜力巨大。“避暑+康养”产业的打造,让“凉”资源产生的“热”效应越来越大。

  在全省布局建设50个文旅康养示范区、建设太忻经济区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2022年的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山西省将以建设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等为牵引,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实施文旅康养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进一步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

  7月7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共同启动山西避暑旅游目的地创建活动,通过评价全省避暑旅游气候及生态环境质量,发掘全省消夏纳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的高质量避暑旅游资源,助力打造更多山西避暑旅游目的地。

  “将从避暑气候、生态环境、旅游供给、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开展评价,各方面均符合标准者,可授予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郭志清 朱萌)

  


原文链接:http://wlt.shanxi.gov.cn/xwzx/wlxx/202207/t20220718_674884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