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介绍 > 正文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红旗渠:刻在太行悬崖峭壁上的“教科书”

  • 时间:2022-09-08 17:22:01 来源:  作者:  点击: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红旗渠:刻在太行悬崖峭壁上的“教科书”

  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 (安阳日报记者 刘剑昆 摄)

  “当蜿蜒的红旗渠在《正大综艺》节目中缓缓呈现,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激动!家乡的红旗渠再一次通过央视平台走进大家的视野,让我非常开心。”9月5日,红旗渠风景区讲解员申彦茹说。

  8月28日晚,央视《正大综艺》栏目播出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石板岩镇的特色旅游专题节目,红旗渠的亮相让默默流淌的精神之河再次出彩,很多游客慕名而来。申彦茹参与了节目踩点、录制,对于本期节目她更是有特殊的感情。她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林州人、一个‘渠三代’,我听着红旗渠故事长大,也在这里从事讲解工作12年,但这一次在《正大综艺》中的讲解让我印象最深刻,因为这是第一次面对全国观众讲述红旗渠,讲述我的家乡。”

  “中国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我的家乡条件可能很艰苦,但我不会选择离开它,换一个更好的地方,而是想怎样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它。”林州市民杨采薇说,这是《正大综艺》中最让他感动的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林州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他说:“先辈们战太行,把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出太行、富太行和美太行。在红旗渠精神的引领下,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生活也越来越好。红旗渠精神就是先辈们留下来的传家宝,永远激励着我们拼搏奋斗。”

  近年,红旗渠景区依托独有的山水资源和人文精神,以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为核心,做好红色培训、拓展红色研学、丰富红色体验,着力打造“精神高地、旅游胜地、培训基地、人气旺地”。经过多年发展,红旗渠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今年8月,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纪念馆入选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公布的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红旗渠是刻在悬崖峭壁上的“教科书”,是思政课最生动的素材。

  今年刚刚考入大学的林州学生张晨阳在看完《正大综艺》节目后,与同学们再次来到了红旗渠。她说:“毕业旅行我们选择到红旗渠参观,这是很有意义的‘青春第一课’。希望我们能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做好红旗渠精神的传承人,带着红旗渠精神去迎接新的人生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8月初,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安阳调研时曾指出,红旗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永远是激励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新的赶考路上,风险挑战依然存在,艰难挫折不可避免,只要精神不倒、脊梁不弯、意志不屈,就没有翻不过的高山、跨不过的沟坎、闯不过的难关。他热情勉励我们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紧紧依靠创新驱动、科技进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迈气概,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创造新奇迹。

  时隔不久,《正大综艺》节目又对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进行宣传,赞曰:“历经十年开山,林州人高举红旗前进,创造出一个伟大奇迹——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在‘人工天河’的滋润下,林州千年的‘光岭秃山头’化为了如今的绿水青山。”

  谆谆话语,寄予厚望;央视赞歌,传递力量。红旗渠畔,正在激扬起强劲的春潮。

  红旗渠精神宣讲员选拔大赛如火如荼;少年版话剧《红旗渠》成功进行首场报告演出,掀起“红旗渠精神进校园”的热潮;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开放、创新的精神迎来建区30周年,再谱起航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鸿篇巨制。

  红旗渠纪念馆主任田玲利说:“我们一定牢记领导的嘱托,不负全国游客朋友的期望,乘着《正大综艺》宣传红旗渠精神的东风,讲好红旗渠故事,讲好红色故事,让刻在悬崖峭壁上的教材更生动,让精神之河更加闪耀!”

  责任编辑:李辰琪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2/09-08/26036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