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全域旅游 智慧旅游
山西,形状就像一片树叶,外河而内山,西以黄河与陕、蒙划界,东以太行山与冀、豫区别。正是这样的一片神奇沃土,中华文明得以孕育发祥,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得以荟萃。
十年来,山西悄然勾勒出了一条极具本土特色的文旅发展脉络。山西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扩大,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数量、旅游总收入等均呈现出喜人态势。
数据表明,“十一五”后,山西省旅游业经历了6次产业定位调整。这6次产业定位调整,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明晰。随着旅游业的重要性逐步被认识,产业地位的不断提升,给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业赋能全省小康社会建设的效用日益突显。“十三五”期间,共实现旅游收入27283.03亿元,年均增长24%……打开山西文旅产业的画卷,乡村旅游、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每一个都可圈可点,山西文旅产业在不断迭代中实现重塑,越来越好。
乡村旅游 好风景变出好“钱景”
过去挡在家门前的大山,摇身一变成了吸引游人的秀美风光;以往不入眼的吃食、民居,包装一新成了城里人追捧的“香饽饽”……如果有人问这几年山西哪里变化最大?“乡村”是最能引发共鸣的答案之一。
如今,在山西,“脏乱差”早已不是乡村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是静美和安逸。一业兴,百业旺。三晋大地上,形式各异的乡村旅游不仅是村民致富的“金钥匙”,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山西的乡村有着优美的田园风光、恬静的生活环境,更集聚了全省70%的旅游资源。“十三五”时期,山西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乡村旅游政策举措。例如,2016年,《山西省乡村旅游客栈标准(试行)》《山西省乡村旅游客栈服务规范》《山西省乡村旅游景区标准(试行)》《山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范》出台;2018年,《山西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工作方案(2018-2020)》颁布;2019年,《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价标准》《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基本要求与评价标准》《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指南》等出台。这些政策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山西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这里有山有水,空气好,环境也好。”“这里的花椒、柿饼、核桃等山货特别绿色,特别正宗。”……近几年,长治市平顺县的大山深处,有一个位于海拔1300米处的“空中村落”因乡村旅游热闹了起来。
地处太行山巅、“太行天路”尽头的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岳家寨村,是一个依托乡村旅游完成华丽蜕变,进而点亮“乡村振兴梦”的“模板村”。岳家寨村先后入选山西首批100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岳家寨村地理生态独特,自然风光优美,村域内悬潭飞瀑、云雾缭绕,被赞誉为人间仙境。然而,因地形和空间的限制,岳家寨村长期与外界隔绝,村民们守着“金饭碗”却过着苦日子。近些年,结合自身生态资源,岳家寨村以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为重要抓手,定位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农业创意、乡村手工艺等农业特色产业,体验经济、电商经济、民宿经济等一批新业态破茧而出,“空中村落”大美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欣赏。
乡村旅游,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截至目前,慕名而来的游客累计达到100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到1亿元。同时,还拉动了景区周边乡村游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效发挥了旅游富民的功能作用。”岳家寨村党支部书记的话语间透露着自信。
好风景变出好“钱景”,这样的事例在山西不胜枚举。截至2021年,山西省培育出100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评定“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336家,7村3镇纳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单。2016年以来,山西省通过旅游扶贫带动18.12万人脱贫,带动脱贫率约8.22%。观光休闲型、文物古建型、客栈民宿型、文化遗产型、农俗体验型、研学科考型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成为各地的“金字招牌”,为乡村振兴添金又增彩。
全域旅游 绘就山西旅游新蓝图
自2015年全域旅游概念提出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便在三晋大地上落地生根。近年来,山西省着力做强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的声音一个接一个,逐渐勾勒出畅游山西的幸福版图。
“平遥的变化令人惊讶,街道越发整洁,而且除了看古城,可参与的项目也多了。白天看景,晚上看秀,平遥越来越好玩,一天根本玩不够!”来自浙江的张洁是一名旅游从业者,2020年的平遥之行,让她感觉到这里正在成为一个国际化旅游都市。
近年来,平遥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把整个区域看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倾力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助力旅游提档升级。平遥县明确把全域旅游作为统筹全县旅游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以“三纵两横”骨干路网架构为基础,围绕“五大板块”“七个融合”,纵深拓展平遥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五大板块”指平遥古城核心板块,以双林寺为核心的双林新城西部板块,以镇国寺为核心的东部板块,以生态孟山为依托的南部乡村休闲旅游板块,以天鹭湖温泉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北部休闲度假板块。“七个融合”指深度发展“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演艺、旅游+资本拓展、旅游+链条延伸、旅游+互联网”,走出了具有平遥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同时,平遥县还大力度推进文旅体制改革,大力度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先后引进华侨城集团、当红齐天集团、故宫文创、联通沃动漫等国内旅游知名投资,旅游业态和层级不断丰富、提升。
2019年,平遥县成为首批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单位。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游客可以欣赏平遥古城《又见平遥》《晋商乡音》以及常态化演出迎宾仪式、县太爷巡街、闺秀走街等主题演艺,可以参加平遥国际雕塑节、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电影展以及平遥中国年等活动,还可以乘坐直升机俯瞰平遥,或者坐旅游观光小火车把平遥逛个遍。
通过全域整合打造,除平遥模式外,洪洞模式、阳城模式等也成为三晋大地上的全域旅游精品“样板”。2019年11月,山西成为全国第8个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截至2021年,山西省已有7个县市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旅游公路建设也是重要一环。“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2017年,山西作出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战略决策。作为打造三大旅游板块的基础性工程,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三条全国一流的旅游公路示范工程成为山西现代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2020年国庆长假期间,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点睛之作——“0km”标志文化驿站正式对外开放,文化驿站依托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和乾坤湾、老牛湾、王莽岭三个景区,集文化宣传、深度体验、创意景观为一体,成为山西省新晋网红打卡地;截至2022年11月底,山西全省已累计建成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7992公里(含主线3566公里),实现主线基本贯通。如今,各种交通方式互联互通、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全域旅游交通网正在山西逐渐形成。
智慧旅游 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
景区智慧化、场馆科技化、出游智能化……当前山西智慧旅游正从大有可为转向大有作为,山西智慧旅游的建设正在不断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构建着全新的智慧旅游生态圈。如今,山西智慧旅游已经“武装”到游客美好旅程的每一步,“慧”享山西,一触即发。
“太精彩了,自己就好像一只大鸟,振翅飞翔在家乡的上空,腾云驾雾、翻山越岭、漫游四季,真是一场奇妙的旅行。”换个视角,风景大不同。2021年底,太原市民李轶趁着周末休息,领着孩子到太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裸眼球幕影院,体验了沉浸式VR影片《飞越山西》带来的旅游新体验。
《飞越山西》是一项高科技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从清凉胜地五台山到历史名城平遥古城,从气势宏伟的云冈石窟到壮阔磅礴的壶口瀑布……12分钟的时间里,游客在精卫鸟的引领下,“飞越”山西的名山大川,从万米高空俯瞰表里山河的壮美。
近年来,山西高标准推进文化和旅游与科技融合,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加速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大力发展“云旅游”线上新业态,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安全感、满意度。
云冈石窟利用科技推动景区数字化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PC端、手机端、智能导览等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其中,“Hi游云冈智慧旅游”小程序整合景区资源,将游、玩、学板块集于一体,实现游客体验智能化;AR智能导览大屏让游客通过3D虚拟技术360°欣赏云冈石窟全景……
云冈石窟还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完成了全球首例可移动、等比例、高精度3D打印复制工程,将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第12窟原真呈现。如今,被“复制”的云冈石窟已走出家乡到各地展览,让更多人领略云冈石窟的艺术魅力。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AR、AI、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游客与景区、文物、历史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交互,极大丰富着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内容呈现。(张彩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