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概况 > 正文

湖南4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公布

  • 时间:2023-02-10 22:04:53 来源:  作者:  点击: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湖南的浏阳油纸伞;湘西苗绣;栖凤渡鱼粉;梅山棕编 4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入选

  “十三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原国务院扶贫办开展了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支持各地依托当地富有特色、具备一定群众基础和市场前景的非遗资源,因地制宜建设非遗工坊,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展示展销活动等,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在各地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各地共建设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覆盖了450余个脱贫县和8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本次我省入选的4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非遗工坊在带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的有效作用。

  “小小油纸伞撑开共富新天地”案例将油纸伞的传统技艺与现代手绘创意、手工艺市场需求相结合,探索打造“互联网+扶贫”模式、“村集体+企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新模式,创新发展纸伞产品15类,年销售额接近600万元,带动5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湘西苗绣“让妈妈回家”案例通过传统技艺研究、苗绣技能培训、产品设计提升、非遗生产性保护、“非遗+农业+旅游”等,直接帮扶贫困户1272人,间接带动3000余人从事相关产业,300多个孩子的母亲返乡就业。

  栖凤渡鱼粉“小鱼粉服务乡村振兴大战略”案例向当地村民提供公益性技能培训,创新传统工艺和传播方式,年均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截至2021年底,栖凤渡鱼粉相关产值突破5亿元,通过培训帮助1000多人创业。

  梅山棕编在“绿色棕编融入现代生活”案例中,非遗工坊新建了梅山棕编展示馆,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艺紧密结合,自主研发出山棕制鞋等多项技术成果,打造了“非遗+扶贫”和“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模式。截至2021年底,带动600余人就业,就业人员年收入在3万至5万元。


原文链接: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gzdt/202302/t20230206_292403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