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概况 > 正文

湖南2项目入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 时间:2023-02-17 15:25:38 来源:  作者:  点击:

  

  近日,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公布。我省2个项目入选,分别是长沙市长沙县“‘云上·五悦’全域智慧数字文化服务网创新实践”和株洲市攸县“建设 ‘门前十小’ 弘扬文明乡风 打造幸福屋场”。

  

  

  长沙市长沙县图书馆文化馆数字总分馆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近年来,长沙市长沙县坚持“数字赋能、公益惠民”的工作导向,以数字化技术传承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以数字化服务拓宽公共文化传播渠道,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与创新。

  2018年以来,该县先后建成4个具有兼容性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悦生活·星沙文旅云”平台依托微信小程序运行,以“五悦星沙”为主题,分为“悦读”“悦艺”“悦动”“悦耀”“悦游”五大板块,整合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资源,为用户提供资讯服务。目前,平台注册用户32.59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4。“云视讯”线上公益培训平台实现了总馆与分馆联动同步教学,补齐基层优质文艺师资力量不足的短板,目前参与培训学员达20余万人次。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了“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三级网络化管理体系,对覆盖全县镇、村两级的280个图书馆总分馆网点及140个文化馆总分馆网点及其数字资源进行系统管理。智慧文旅产业运行监测管理平台对县域范围内图书馆总分馆、文化馆总分馆、文博场馆等的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加工与录入,并形成专题数据库。

  长沙县立足自身特色建设数字文化数据库,将内容丰富的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资源整合优化,服务统一发布”,并通过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让更多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听文化讲座、参加艺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与此同时,实现了对全县文化场馆的24小时视频监控与应急管理联动,同时也精准掌握资源的分布情况、群众的喜好、潜在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资源和服务,实现公共文化供给科学化。

  在全域智慧数字文化服务网建设过程中,长沙县坚持政策规划引领,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加强部门联动,规范运行管理,不断丰富线上内容,提供优质服务,并注重加强宣传推广,扩大用户群体。

  

  

  株洲市攸县“门前十小”的广场舞

  2016年以来,株洲市攸县从“门口小广场”建设起步,到2019年全面推进由“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组成的“门前三小”建设,其后,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小戏台、小法制宣传栏、小体育健身设施、小型数字文化服务设备、乡风文明理事小组、小业余文艺队伍、小文旅志愿服务队伍”,建成“门前十小”,逐步升级,带热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门前十小”建设过程中,攸县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利用好家族祠堂、闲置民房、旧村部、空置学校等公共服务场所,以政府的小投入撬动各界的大助力。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做到有条件的建“十小”,条件暂不成熟的,鼓励优先建设“小书屋、小讲堂、小广场、小戏台、小体育健身设施”等,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各乡镇街道还结合地方特色,将“门前十小”与村史馆、名人馆、农耕馆、非遗馆同步建设,部分“门前十小”建在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旅游民宿内,实现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截止到2021年末,攸县政府共投入资金1400万元,撬动民间资金9153万元,全县“门前十小”发展到676个,各类文艺团队2142支。

  在“门前十小”的后续管理中,攸县坚持因势利导,让更多乡贤回乡土、讲乡情、办乡学,真正带动和影响群众参与农村文化事业,解决了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目前,全县志愿担任“门前三小”管理工作的“四老”人员达1769名。此外,“门前十小”还成了基层“党建+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每日都有“固定节目”,每月都有多场“特色节目”,采取“政府主动送”和“群众自发办”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据统计,每年到“门前十小”送戏、送演出约有300场,免费放映公益电影6000多场,观众约120万人次。

  “门前十小”以满足百姓需求为初心,契合了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展示了新农村的新形象,打造了更优的思想阵地,创造了更美的幸福生活,也让更多群众成为参与者、管理者、推广者。

  


原文链接: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gzdt/202302/t20230213_292452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