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一是建立曲艺新分馆,文化熏陶“入校园”。合理调配和整合戏曲、曲艺优秀文化资源,结合校园文化氛围打造曲艺文化分馆,全县学校类文化分馆达到11个;多途径支持学校在落实教学任务中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让文化传承走进校园,融入师生学习生活。
二是丰富传承新模式,文艺创作“进农家”。结合文化惠民下乡,把优秀曲艺干部输送到农村基层,开展“结对子、种文化”专项活动,开设具有乡村特色的曲艺社团、曲艺课程,通过社会实践、场馆行走等方式,实现文化传承通俗易懂,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组建传统文化传承人队伍,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农耕文化等内涵底蕴,2022年创作各门类文艺作品1200余件,推进本土优秀文化活化利用。
三是创作文艺新作品,文化宣传“活起来”。把“本土文化、校园文化、非遗文化”结合起来,创作快板、曲艺、课间操舞等作品,借助原创文化品牌“渝快学”“渝快听”推送本土优秀文化内容32期,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多渠道推广。组织参加重庆市曲艺大赛、川渝毗邻地区戏曲交流等各类比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