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新疆库尔勒市各乡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积极转变管理乡村小巴扎的理念,为乡村小巴扎赋予新的活力和生机,帮助贫困户拓宽就业创业方式,成为他们增收致富的“敲门砖”。
特色小巴扎打开创业门
5月1日10时,村民们来到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吾夏克铁热克村特色小巴扎,在各自的摊位上摆放农副产品。吾夏克铁热克村村民艾合买提·赛买提也在其中忙碌着。
2007年,艾合买提因车祸造成腿部残疾失去了经济来源,2017年被识别为贫困户。
2018年8月,吾夏克铁热克村集农家乐、采摘园、特色农副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小巴扎正式营业,面向贫困户提供免费摊位,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党和政府给了我那么多的好政策,我不能坐在那里啥也不干。”艾合买提想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并主动提出申请摊位,是村里最先在小巴扎经营的贫困户。
从2018年开始,每年5月至10月,只要小巴扎营业,艾合买提都会在巴扎上摆摊卖农副产品,每个月能有4000元的收入。
“我们在小巴扎经营不用交摊位费,还可以免费用电。现在口袋里有钱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艾合买提说,等再存些钱,他要在小巴扎前租一个门面房开果蔬店,卖本地蔬菜水果。
如今的吾夏克铁热克村特色小巴扎更加多元化,有10家农家乐、10家民宿、60个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摊位,在小巴扎摆摊售卖农副产品的村民,每户每月平均增收2000余元。
“我们通过特色小巴扎平台,引导和扶持贫困户积极参与自主创业,增收创收。”吾夏克铁热克村党支部书记刘刚说,村里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的步伐,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增收,使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乡村集市搭建就业平台
5月2日一早,库尔勒市英下乡喀尔巴格村贫困户吐尼沙古丽·赛买提就开始准备到“民族团结教育示范街”小巴扎需要的桌椅板凳,并用泡沫箱装好自己制作的牛奶制品。
吐尼沙古丽今年45岁,丈夫因病无法工作,儿子腿部残疾需要人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操持,十分困难。
吐尼沙古丽想要外出工作增加收入,可家里离不开人。走出去工作,成为她的一个念想。
古扎丽努尔·亚森与吐尼沙古丽有着同样的困境,在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婆婆的同时,想要找份工作帮丈夫分担经济压力。
今年4月,英下乡结合地方优势和特色,在喀尔巴格村推出“传统文化+集市”的方式,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开设小巴扎,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近提供就业机会。
吐尼沙古丽掌握制作牛奶制品的传统手艺,让她在小巴扎有了“一席之地”。当一天100元的纯收入装进口袋时吐尼沙古丽开心地笑了,她说:“在小巴扎‘上班’,既能顾家又能赚钱,这份工作我一定好好干。”
在古扎丽努尔的农副产品摊位上,蔬菜水果摆放得整整齐齐,5岁的女儿在旁边带着弟弟玩耍。“一天100多元的收入让我很安心,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好。”古扎丽努尔说。
喀尔巴格村党支部书记伊达耶提·阿卜杜拉表示,喀尔巴格村小巴扎不仅面向英下乡开放,也欢迎其他乡镇的贫困户前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除此之外,还有集合歌舞表演、斗羊斗鸡、河边垂钓等娱乐项目的普惠乡雅其克村的“羊巴扎”,旅游与文化展示相结合的哈拉玉宫乡的“扶贫产品巴扎”。库尔勒市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方式,转变传统的乡村小巴扎功能,让小巴扎成为贫困户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新渠道。(郭坤庆 赵爽 黄万里)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