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办事指南 > 正文

《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开播 首集《我们的图书馆》呈现“诗和远方”

  • 时间:2023-06-03 00:07:22 来源:  作者:  点击:

    六集人文类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在延续第一季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仍致力于记录那些可爱可敬、对书籍怀抱热忱的编舟者、创作者、爱书人,展现他们丰饶有趣的精神世界,定格这个时代烂漫动人的阅读风景,希望让第一季那枚点燃人们读书兴趣的小火花继续燃烧下去。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近日播出第一集《我们的图书馆》。

  但是还有书籍1.png

    《我们的图书馆》简介

    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图书馆,一个城市最安静的角落,却涌动着最活跃的思想。它保存着文明的火种,也滋养着未来的新知;它是一些人休憩心灵的桃花源,另一些人眺望世界的窗口;它是迷宫、是港口、也是乐园。到底什么是诗和远方呢?那不就是图书馆吗!”

    在第一集《我们的图书馆》的故事中,带来了三位与图书馆相关的主人公的故事:98岁的古籍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自学掌握十几门外语的国图“扫地僧”顾晓军、在四川塔公草原上建起乡村图书馆的95后藏族僧人久美。

  我们的图书馆.png

    沈燮元 版本目录学家

    本集的第一位主人公是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他和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为南京图书馆采购了大量珍贵古籍,还参与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工程,如今在98岁的高龄,依然每天坚持坐公交车到南京图书馆工作,埋头于编著八十多万字的黄丕烈题跋集。

  沈燮元.png

    作为国内版本目录学领域元老级的人物,沈燮元和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有着“古籍活字典”之称。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他便由着兴趣的指引,一头扎进图书馆工作,在版本目录学这个研究古迹版本和源流的艰深领域里,一做就是70多年。长年在图书馆编目及采购的实战经验,让沈燮元磨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通过观察行格、避讳、刻工、纸张、字体、印章,他能够轻易地鉴别出古籍的版本及真伪。

    因为扎实的版本鉴定能力和编目能力,1978年,沈燮元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并担任子部主编。

  沈燮元1.png

    熟悉沈燮元的人都知道,老先生一辈子除了书,最大的爱好便是喝两口小酒以及吃点好吃的。在完成《善本书目》的编纂工作之后,沈燮元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但他却没有让自己闲下来。因为在他心中,有一个盘桓了20多年的计划还未完成,便是整理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集。

    为了整理一个更详实准确的版本,沈燮元不仅重新校对了前人的黄跋集,纠正了旧辑本的不少讹误,还千方百计搜寻那些散落在各处还未被发现的“黄跋”。

    2020年,沈燮元终于完成了这部80多万字的《士礼居题跋》,并进入了二校阶段。这本书囊括了他从世界各地搜集到的800多个书影,以及数十则黄跋,这也将会成为业内最全、最好、最重要的黄跋集。

  沈燮元2.jpg

    顾晓军 国家图书馆管理员

    本集的第二位主人公是国家图书馆管理员顾晓军,如果读者进入国图的阅读体验是一场游戏,那么顾晓军就像这里面的NPC(非玩家角色)。

    国家图书馆是一片拥有4000多万册图书的知识海洋,每天这里都有上千名读者涌入,顾晓军便帮助了很多读者找到了自己要寻找的那本书。

  顾晓军1.png

    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顾晓军每天坐着地铁看着书,往返在家与“天堂”之间。在图书馆管理员的身份背后,顾晓军还是一位掌握法语、意大利语、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等十几种语言的奇人,而这些语言都是他在国图工作的12年里自学而成。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的顾晓军干过旅行社销售,也在奥林匹克组委会做过场馆管理,但对中西方古典文献的兴趣却从未放下。为了读到更多的一手材料,更好地做研究,他在2009年来到国家图书馆。

    对于顾晓军来说,学语言、做研究似乎都只是一场漫无目的的畅游。

  顾晓军2.png

    顾晓军因为对书籍的热爱而成为图书馆管理员,而在与读者接触的过程中,他渐渐发现了这份职业更多的意义。在信息时代,顾晓军对职业深度的追求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有时这种坚持却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从重藏轻用,到藏以致用,再到资源共享,图书馆的功能在历史中不断更新迭代。今天,为更多读者服务的公共性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的最大特征。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都有权利阅读、学习、思考,探寻自己的精神之路。和顾晓军一样,阅读让许多读者享受着一份形而上的愉悦,这是一种追寻自我的纯粹体验。

  顾晓军3.png

    久美 95后藏族僧人

    本集的最后一位主人公是藏族僧人久美。一座好的图书馆不亚于一所学校,但在许多偏远地区,图书馆却依然缺席。为了让孩子们看到未来的更多可能性,在这片海拔3700多米的塔公草原上,久美建起了一座名叫纳朗玛的图书馆。

  纳朗玛.png

    从小就出家的久美原本只是一名专心修行的僧人,但2014年冬天,塔公的一场地震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2015年,他在草原上搭起了一个帐篷学校,邀请朋友们来讲课,尽管条件简陋,却吸引了70多个学生前来。

  久美.png

    图书馆建成后,靠着久美自己买的和朋友捐的,共收入了8000多本书,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各取所需,对于一些爱看书的孩子来说,这里更是乐园。

    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久美通过朋友寻找各行各业的人来给学生们做分享,他希望图书馆可以成为孩子们望向更广阔未来的一个窗口。

  久美1.png

  


原文链接:http://whlyj.sh.gov.cn/gbds/20230522/fd7a004f34974d618137803f136da8da.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