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朵洛荷。
彝族火把节是“中国十大民俗节日”之一,图为布拖彝族火把节赛马比赛。
彝族服饰和银饰展演。
火把狂欢夜,游客和当地群众围着篝火跳起达体舞。
布拖县乐安湿地是四川省唯一黑鹳种群越冬栖息地、四川省第二大高原沼泽泥炭天然成片湿地。
□禅心 何流 颜雨秋 李思行(图片由布拖县委宣传部提供)
布拖名片
“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阿都高腔之乡”“彝族口弦之乡”“彝族银饰之乡”“彝族朵洛荷之乡”
打造“一区一城三基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阿都特色宜居精品县城,现代农业发展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文旅融合基地)
布拖黑绵羊入选全国畜禽十大优异遗传资源
未来之城
建设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高海拔地区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特色鲜明的“小县优城”
腾飞之城
打造种业发展先导区,建设高海拔地区优质农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凉山州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全国“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打造农文旅融合基地;创建服务业强县、服务业集聚区、电商直播基地
希望之城
林业资源雄厚,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点区;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境内已发现18种矿产;人力资源充足,要素保障完善
利商之城
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政务环境;强化全流程跟踪服务,限时兑现政府承诺
朵朵黄伞,串珠成线;华丽银饰,熠熠生辉。七月火把节,“火把原乡”凉山州布拖县喜迎各方宾客。
布拖,位于大凉山腹地,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从西昌市出发,行车约2.5小时,便是有名的布拖坝子。
这里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早在秦汉时期,勤劳勇敢的彝族先民们就扎根于这片土地,至今仍保持着古朴、自然而又神秘的阿都文化。
这里有四川省唯一的黑鹳种群越冬栖息地——乐安湿地,是集湿地观光、体验、展示、科普宣传、自然教育和科研为一体的原生态自然保护区,是一颗大自然馈赠的高原明珠。
这里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20年11月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布拖县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续扶持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7月20日至25日,2023年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暨夏季清凉凉山游布拖县活动举行,此次活动以“火把原乡·清凉布拖”为主题,全面展示布拖之“味”,原汁原味呈现原生态、体验感、观赏性和互动性俱佳的彝族火把狂欢盛宴。
“这是一场展示阿都元素的高品质文旅盛会。”布拖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活动将展示布拖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彰显火把文化特色。目前各项活动筹备就绪,当地将热情迎接各地宾客。
节日期间,彝族选美、口弦、阿都高腔比赛等传统民俗活动魅力十足;摔跤、斗牛、斗羊、赛马、斗鸡、爬杆等民俗竞技活动轮番上演。身着节日盛装的彝族群众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展示古朴的彝族风情和传统彝族文化。其中,凉山州17县(市)朵洛荷展演将于7月24日在布拖县举行。
文化搭台,旅游牵引,经济唱戏。布拖将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打造阿都特色宜居精品县城,同时,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凉山工业强州、农业强州、文旅强州“三大强州战略”,构建以清洁能源为支撑的绿色工业体系,加快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动支柱型服务业转型升级。
清洁能源支撑绿色工业
2022年,布拖工业开拓前行。建成投运白鹤滩至江苏、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和白鹤滩500千伏配套工程(二期),投入11.85亿元建设华能拖觉风电项目、华能海博风电项目和拖觉20兆瓦乡村振兴光伏发电项目。县内规上工业企业增至6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
以清洁能源为例,布拖县境内开发了水电站20座、装机36.78万千瓦,建成运营风电装机36.45万千瓦,建成光伏项目装机9万千瓦,投资近8亿元。在建光伏项目为布拖县教育园区、依撒社区等屋顶分布式光伏,共2.13万千瓦,投资1500万元。
下一步,布拖将加快推进凉山州“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的九都、采哈、浪珠装机28.2万千瓦的风电建设项目及布拖县81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全力构建现代新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按照《凉山州“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布拖县进一步挖掘县域内可开发风电、光伏资源,吸引更多能源企业参与投资。抢抓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机遇,依托布拖换流站送出通道优势,提前谋划抽水蓄能电站,积极推进装机14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大力助推能源电力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布拖将全力发展壮大工业。2023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力支持县内6户规上工业满产达效,加快投运马铃薯精深加工厂,竣工投产±800千伏布拖换流站二期建设项目。加快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确保产值达2亿元以上。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布拖的村村寨寨,清新的空气、挺拔的白杨、葱郁的青草、盛开的野花、成群的牛羊、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让人耳目一新,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错落有致地耸立在田野间。
近年来,布拖做大马铃薯和黑绵羊两个主导产业,做强优质粮油、高原畜禽、高山果蔬、道地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打造布拖县农业产业发展集群。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创建提升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
布拖县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差异化的高原气候和立体地貌,形成了农(牧)产品独特的生长环境,为发展特色农产品创造了有利生态环境优势。
布拖构建马铃薯产业全链条发展态势,保持马铃薯种植基地22万亩,其中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布拖乌洋芋6000亩,通过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推广马铃薯高产新品种和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技术,建设马铃薯一级种薯扩繁基地1万亩,提高马铃薯种植良种化率和标准化种植技术应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着眼市场、放大禀赋。布拖严格遵循黑绵羊产业发展规律和现有产业基础,推动构建“1+1+52+N”(1个核心育种场、1个黑绵羊产业中心、52个养殖专业合作社、N个养殖农户),形成多级黑绵羊前端发展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全县黑绵羊养殖年存栏达50万只,年出栏达30万只,年综合产值达20亿元,实现养殖农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人均年增收4000元。
此外,布拖还发展适宜种植的高原阳光经果和亚热带水果,打造高原蓝莓、小米蕉、芒果等经果种植基地,依托布拖特色高原环境和金沙江沿岸产业发展带,形成特色鲜明、错位竞争的区域化特色经果产业布局和“带状经济”发展格局,提升区域优势产业竞争力和知名度,打响布拖特色水果品牌。
文旅强州推进全域全季旅游
坚定不移贯彻文旅强州战略,加快推动支柱型服务业转型升级,是布拖县委作出的决策部署。
布拖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较好的自然旅游资源,这既为布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赋予了积淀深厚、源远流长的文化源泉,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富足“矿藏”。
彝族火把节是“中国十大民俗节日”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7月,布拖县都要举办以彝族选美、摔跤、斗牛、斗羊、赛马、爬杆等为主要内容的彝族火把节,身着节日盛装的彝族群众,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示古朴的彝族风情和传统彝族文化。几千年来,火把节活动在布拖延续至今,在这里,可以感受最具阿都特色的民间文艺。
朵洛荷,是火把节中由女子集体表演的一种歌舞形式。在表演中,女子围成圆圈舞队形,手撑黄色油布伞,左手牵着前者的彩巾或荷包,缓缓舞动。在悠扬的歌声中,一把把转动的黄伞、一条条舞动的彩裙,展示出独特的阿都风情。
除独具魅力的阿都风情以外,壮美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神往。“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布拖四季分明,夏秋季节气候宜人,是避暑的理想胜地。乐安湿地距县城约30公里,是四川省境内少有的成片湿地之一,是全省第二大高原沼泽泥炭天然成片湿地。这里鸟类繁多,是鸟的天堂和乐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牧人放牧,候鸟展翅,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美好。
站在布拖境内的金沙江大峡谷向远处眺望,群峰耸翠,万壑飞瀑,洁白的云雾缭绕于山腰;美丽的鲜花在高原上绽放,高耸的风力发电机组成了一条长长的走廊,风吹过时,巨大的桨叶旋转,云卷云舒,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