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历史 > 正文

民族团结丨70岁,8次自驾进藏献爱心,他说:“亲戚越走越近,越帮越亲”

  • 时间:2023-08-05 23:37:11 来源:  作者:  点击:

  

  70岁的黄益生是湖北黄石监狱的一名退休干部,从2015年起,多次驾车进藏送爱心。今年7月12日,他再次踏上进藏的“长征”,远赴西藏自治区曲松县罗布沙镇完全小学赠送物资,来回奔波8000多公里。

  8年来,黄益生捐资40万余元,捐助棉鞋近3000双、衣服1600多套,累计帮助过800多个学生和5个困难家庭,被授予“荆楚楷模”、“中国好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次结缘,八次进藏

  黄益生跟藏族同胞结缘于爱。

  2013年秋,黄益生的儿子升学急需一笔费用,而此前他的父亲住院刚花了一大笔钱。临近退休的黄益生没有办法,硬着头皮找到单位领导高凯。

  看到黄益生难为情的样子,高凯说:“老黄,我借钱给你,以后有机会多多帮助有困难的人。”就是这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语,触发了黄益生心底最柔软的情感。

  次年2月,黄益生办理了退休手续。恰逢老房子拆迁,他得到了一部分补偿款,家境渐渐好转。

  西藏曲松县由黄石对口支援。这年12月,黄石市举办“情系曲松·牵手圆梦”爱心100结对帮扶活动。黄石市在全市范围内寻找爱心人士,结对帮扶曲松县的孩子。

  黄益生赶到现场,结对了一名大二学生旦增白玛。看到黄益生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在场的工作人员问:“一直要帮到孩子完成学业,你家里能扛得住吗?”黄益生答:“我和老伴都有退休金,家里没什么负担了,放心吧!”

  第二天,旦增白玛要返程了。黄益生与老伴胡月梅给孩子送去了衣服、毛毯和黄石港饼,还塞给旦增白玛1000元现金:“我一定要到你那里去看看。”

  一句承诺,一年兑现。高寒缺氧、行车劳顿、吃不好睡不好……2015年,黄益生独自驾车4000多公里,来到了旦增白玛家中,还为曲松县的孩子们带来了200件衣服、10床毛毯和5000元现金。

  这次进藏,黄益生看到了更多与旦增白玛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坚定了“一定再次来看看、帮助他们”的决心。

▲2021年9月21日,黄益生再次踏上了进藏的路程。图片来源:荆楚网

  2015年至今,黄益生先后8次驾车奔赴西藏,将爱心送上雪域高原,还被曲松县委授予“民族团结爱心使者”荣誉称号。

  山高路远,情谊绵长

  黄益生进藏,从来都是单枪匹马。饿了就吃点方便面、面包,困了就眯一会儿。单程4000多公里的进藏路,黄益生三天半就能走完。谈及路上的辛苦,他总是说:“能够帮助更多人,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这些年,黄益生通过藏族同胞、当地政府、援藏工作队寻访需要帮助的人。

  2016年,黄益生得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禅古村大学生更松秋吉需要帮助。他毫不犹豫地承担了更松秋吉3年的学费。当年10月,黄益生驾车赶赴禅古村,为更松秋吉送去1万元现金。

  2017年9月,黄益生奔赴曲松县曲松镇措堆村、贡堆村,向贫困家庭白玛顿珠家和参旦曲珍家捐献1.9万元物资和善款。白玛顿珠的儿子考上大学,黄益生资助了孩子的生活费。白玛顿珠感激地说:“您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好人一生平安。”

  参旦曲珍是单亲妈妈,独自带着3个孩子,黄益生为孩子们带去过冬的物资。2018年10月进藏时,他又专程为参旦曲珍的3个孩子送去2000元学费。临走时,参旦曲珍硬要送一篮鸡蛋以表达感激之情,黄益生婉言谢绝。

  今年,黄益生带着500双鞋子、140套衣服、6000元钱再次进藏,将物资送到曲松县贡康沙小学、曲松镇中心小学和罗布沙镇完全小学。看到孩子们穿上合适的鞋子后,黄益生心满意足地返程,却不想路遇“惊险”。

  返程途中,黄益生途经西藏巴青县境内的317国道,此地处于无人区,他的汽车轮胎被扎爆。“来往的车很少,等了一天一夜才拦住一辆能载我去修轮胎的车。”黄益生回忆说,那天下着小雨,夜晚有野狼出没,他躲在车里,手机电量耗尽,心里十分不安。“幸好有路过的好心司机,送我去修补轮胎,我更深刻体会到互相帮助的重要。”

  进藏之路,山高路远,黄益生仍坚持开车进藏。“钱到物到,不如人到心到。开车进藏,不仅寻访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结下割舍不断的情谊,还能真正了解孩子们的生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黄益生说。

  “我们十分感谢黄爷爷,等我们长大,也要像黄爷爷那样,用自己的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黄益生曾经帮助过的学生索朗群培说。

  曲松县长拉巴次仁听闻黄益生的事迹后,十分敬佩:“黄益生进藏献爱心,传递了藏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西藏学生为黄益生(右)系上红领巾。受访者供图

  面对大家的赞誉,黄益生说:“我把藏族同胞当成亲戚,亲戚越走越近,越帮越亲。我们每个人都做一粒抱团的石榴籽,民族团结之花定会绽放在祖国的每个角落。”

  家人支持,爱心延续

  以70岁的高龄独自驾车前往西藏,他的家人难免担心。

  “每次从他出门到平安归来,这期间我就没睡过安稳觉。”提起一段段惊险的“旅程”,胡月梅眼里噙着泪花。因为拗不过老伴,每次出发前,她都做足准备工作。

  “老伴年纪大了,儿女也有各自的生活,趁我还健康,自己多跑几趟不成问题。”黄益生说,之所以一年年坚持进藏,家人的支持是坚强后盾。

▲在简陋的门面房里,胡月梅展示准备好的棉拖鞋。图片来源:荆楚网 吕鉴蕾摄

  胡月梅在退休前担任了36年村干部,在工作时常常帮助困难村民。2017年9月,黄益生第四次进藏时,看到曲松县下江乡的一所小学有五六个小学生穿着十分破旧的鞋子。返家后,黄益生把这件事告诉了胡月梅。她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定亲手缝制棉鞋,让丈夫带进西藏。

  一双棉鞋,需要26道工序才能完成,包括垫底、下料、锁边、滚边、包边、缝纫、组合、成型、定型等,十分复杂。胡月梅已经年逾七旬,年老眼花,针头常常扎到手上,至今手上的伤痕还清晰可见。

  “刚开始,几天才做一双鞋,随着鞋子越做越多,自己的手艺也慢慢长进了,现在一天就能做一双。”胡月梅说。

  除了妻子的支持,儿女们也十分理解父亲。每次出发前,儿子黄浩轩总是默默帮父亲检查车辆,他说:“等您跑不动了,我来接您的班。”女儿黄海、黄河看到母亲做鞋辛苦,时常帮助母亲买鞋底、布料、鞋撑等。

  黄益生的善举,也带动了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支援西藏。援藏干部、爱心企业家、普通居民……在当地民宗部门的支持和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援曲松县的行列。

  “只要身体、时间允许,我愿意一直把爱心延续下去。我还计划前往新疆阿拉山口,帮助更多同胞,争取到75岁时还能送爱心。”这是黄益生的愿望,也是他继续爱心之旅的动力。

  


原文链接:http://lyfzt.xizang.gov.cn/ztzl_69/tuanjie/202308/t20230804_36949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