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盛典 > 正文

《溯源黄河文化 旅读三江源头》系列之“黄河历史文化”直播圆满结束

  • 时间:2023-08-27 00:33:05 来源:  作者:  点击:

   此次直播省图书馆来到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的喇家遗址,这是一座黄河上游地区发掘的以齐家文化为主的大型史前文化聚落遗址。喇家遗址距今约4000年,相当于中原夏朝时期,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唯一一处大型灾难遗址,这座因地震和黄河洪水毁灭的史前遗址,被称为“东方庞贝”,但实际上,其历史意义比意大利的庞贝古城上溯了2000多年。

   省图书馆邀请到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蔡林海老师与喇家遗址博物馆讲解员宁亚琳老师,为大家讲述这一段千年不灭的历史传奇。

   宁亚琳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遗址最早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农田建设中,在1999年至2016年对喇家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聚落居址、陶窑、环形壕沟、祭坛广场等主要遗迹,也出土了人类已知最早的面条和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石磬,并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其他各类文物千余件。2015年,喇家遗址博物馆建成,集中展示出青海境内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和文物珍品,凸显出黄河上游古代先民们艰苦经营的沧桑历程。

随后,蔡林海老师作为发掘世界上第一碗面条的亲历者和保存者,向直播间的大家生动有趣的介绍了当时发现、保存第一碗面条的细节与故事。这碗引人注目的面条被证实是一碗用粟(小米)混合少量黍米(黄米),用压制方法做成的面条,直播间的小伙伴们纷纷被吸引,频频互动提问,感慨四千年前第一碗面条的久远与神奇。这碗面条与其他诸多发现一起,反映了齐家文化文明的进程的线索和发展,同时更反映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听完第一碗面条的故事,主播与两位嘉宾向大家介绍了喇家遗址博物馆陈列的四处灾难遗址现场,分别为四号房址、三号房址、七号房址和十号房址,这四座房址中姿态各异的23具遗骸,向人们诉说着一幕幕瞬间发生的凝固了4000多年的人间悲剧,遗址中发掘出的遗骸或是匍匐在地,或是紧紧相拥,有母亲将自己的孩子牢牢护在身下,也有并无血缘关系的人们相互依偎彼此帮助。

   在这场大灾难来临之际,无关亲情和血缘,他们所展现出的人间大爱与人性至美,让世人们感慨与动容。

   直播的最后,主播与两位嘉宾一起向大家展示了喇家遗址的历史文物和墓穴遗址,包括西北地区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壁炉、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一块磬——黄河磬王、喇家遗址发掘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墓穴——墓M17等,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是黄河上游史前文明的生动诠释,是史前文化交融、礼乐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无不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同时,蔡林海老师作为省图书馆的阅读推荐官也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对中国古代都邑遗存考古学思考的书籍《大都无城》,推荐大家来青海省图书馆阅读。

   本场直播中,微信视频号观看人数为1831人次,中国电信IPTV访问量7382人次。

   喇家遗址所留给世人们的黄河宝藏,让史前文明与现代文明彼此交融,远古时期发生的灾难恍如隔日,喇家遗址的重现光明让世人们不禁再次思考灾难与文明的关系,正如喇家博物馆结语所说:“灾难可以摧毁万物,却摧毁不了人类求生的本能、仁爱的天性,更无法阻挡历史的延续、文明的积淀。”穿越历史的长河,黄河源头的历史谜团正在被一一解开,中华文明的探索未完待续。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tsdt/197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