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名胜 > 正文

邯郸市永年区扎实推动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

  • 时间:2023-10-31 23:25:07 来源:  作者: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年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扎实做好全区文物保护工作,积极推动文物工作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区文物工作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强基础,守好文化之根。一是全面摸清文物底数。对全区各级各类文物进行全面排查,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情况,建立全区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总目录,为系统廓清全区文物资源家底、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提供依据。二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机构和编制保障。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决策部署,撤销相当股级事业单位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设立了区文物保护中心,相当正科级规格,核定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名,为提升全区文保工作效能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建强文物保护工作队伍。实施“洺州招贤台聚财计划”,引进文物高学历人才2名,为加强文物工作注入新活力;组织文保队伍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系列培训,把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建立一支专兼职文保队伍,充实文物保护工作力量。

  二、明责任,加大保护力度。一是落实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责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依法加强对全区文物工作的监管,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等项目的立项、方案编报等工作,规范实施保护修缮和日常养护工程,抓好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工作。二是推进文物属地管理主体责任落实。组织召开全区文物工作会议,制定文物安全责任书,明确乡镇属地范围内文物数量、地址、类型、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及保护现状等情况,做到分区包片、责任到人,全面落实文物属地管理主体责任、文物使用人直接责任,从严从细做好日常排查。三是明确文物保护工作相关部门职责。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明确公安、市场、城乡建设规划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所承担的文物保护职责,为加强统筹协调、联动保护奠定良好基础。

  三、聚合力,构建联动机制。一是联防联控防范化解文物安全风险。文旅部门联合消防救援、公安、有关乡镇政府,开展消防、文物法人违法、文物汛期安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等检查行动以及应急演练,推动全区文物安全巡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为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筑牢坚实保障。二是推动考古前置工作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区域评估试点,高质量完成永洋铁路专线临洺关货场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涉及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家族墓地的考古勘探发掘任务,并顺利地通过验收,加快了项目用地进度。三是推动文物工作融入城乡建设。根据区文物保护的需要,由城乡建设规划部门会同文旅部门商定对区域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并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保护好文物的传统文化基因,彰显城市特色。

  四、提效能,保护利用并举。一是科学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完成国家级文保单位朱山石刻保护修缮项目,筹建三石刻仿古式保护亭,铺设木栈道、观瞻木平台、片石路,并用浮法玻璃笼罩三石刻文物本体保护,彻底改善朱山石刻观瞻环境;完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年城南城墙和弘济桥保护修缮工程立项审批。二是加强文物“三防”工程,筑牢文物安全防线。加快推进国家级文保单位朱山石刻安防工程;编制完成省级文保单位武禹襄故居消防工程设计方案;积极申报2024年度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三防”项目,编制完成国家级文保单位北石口仰韶文化遗址安防工程、广府城墙防雷工程以及省级文保单位胡赞墓地安防工程、武家大院消防工程项目计划书。三是加大文物宣传力度。精心策划推出了品鉴永年文物、文化里的永年等宣传推介活动,让更多群众了解永年文物、爱上永年文物,广受社会赞誉。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安全生产月、博物馆日等节日活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文物保护宣教活动,在全区营造浓厚的文物保护氛围。

  


原文链接:https://whly.hebei.gov.cn/c/2023-07-21/5731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