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展会 > 正文

百年老课本展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开展

  • 时间:2023-11-10 21:41:23 来源:  作者:  点击:

  你还记得上学时用的课本什么样吗?把时间往前推一个世纪,那时候的学生上学用什么样的课本?教授的科目、内容和现在差别大吗?近日,“春诵夏弦 书声琅琅”百年老课本展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开展,上百册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各学科老课本,集中展示了我国百年来的课本变迁史。

  百年老课本展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由洛阳古墓博物馆联合江苏省丰县博物馆联合呈现,以时间为顺序,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为“传统蒙学、经学课本”,展出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的蒙学、经学课本。我国古代教育源远流长,春秋时孔子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汉代国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太学”。古时学生学习多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他们多在六岁启蒙,初读古代通行的蒙学课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内容以识字、习字和学习基本做人道理为主。启蒙过后,学生们以“四书五经”为课本,熟读传世典籍,日后才能金榜题名、登科及第。

  百年老课本展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开展

  第二单元为“清末民初的新式教科书”,展品精选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各类课本。清朝末年,西风东渐。1904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正式废止延续千余年的科举考试,各级府学、州学、县学纷纷改办为普通中学堂、高等小学堂,散布乡间的私塾、蒙馆也跟着改为初等小学堂。原来的蒙学课本已不适用,各学堂开始启用新式教科书。辛亥革命后,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中国图书公司等机构相继编辑出版了大量教科书,现代教科书体系基本成型。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时期的课本除了国文、算术,还有地理、历史、修身、农业等,内容放眼全球、新鲜有趣,为当时的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

  百年老课本展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开展

  第三单元为“边区与解放区战时课本”,聚焦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解放区使用的教科书。这一时期的教科书不少冠以“国防”二字,封面上还可以看到八路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画面,教材内容也与生产劳动、军事斗争紧密相连。

  百年老课本展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开展

  第四单元为“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课本”,重点展示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教材。其中有多本洛阳地区曾使用的特色课本。195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重新编写和修订中小学教材,同年9月第一套人教社编写教材开始在全国使用。如果您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这一单元,或许能看到儿时熟悉的课本。

  百年老课本展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开展

  除常规的语文、算术课本外,这里还展出了小学、初中、高中使用的常识、农业生产知识、工业基础知识等课本,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版本、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知识、工业基础知识课本,不约而同选择了东方红拖拉机作为封面。现场讲解员介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洛阳生产的东方红拖拉机引领了工农业生产的潮流。

  百年老课本展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开展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不同时期与教育相关的其他物件,比如毕业证、教师聘书、学生奖状等。其中,有一张1949年10月1日河南开封妇女补习学校的支出证明单,即该单位的单据发票,尤为珍贵。单据显示,当天该校负责人到开封某颜料店购买洋黄,用来染国旗上的黄星。现场讲解员介绍,这说明当时市面上国旗可能售罄,大家亲自动手制作国旗,来迎接开国大典的到来。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0日,如果您感兴趣,可到洛阳古墓博物馆壁画馆一楼西侧临展厅观展。(记者:智慧 通讯员:段跃辉 文/图)

  责任编辑:王璐


原文链接:http://hct.henan.gov.cn/2023/11-01/28398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