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服务 > 正文

古邑新辉:湖南临武渡头古城遗址亮相“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发布会

  • 时间:2023-12-23 18:54:34 来源:  作者:  点击:

  

  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包含湖南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在内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陈斌馆员汇报了渡头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最新进展。

  

  渡头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汾市镇渡头村,是一座以汉至六朝时期遗存为主的古城邑聚落遗址,遗址范围包括周边墓群,总分布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6年对渡头古城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勘探。此后,自2017年至2023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续展开对渡头古城遗址的考古工作,揭露面积已达2000余平方米。该遗址的城址形制、出土孙吴简牍、周边墓葬以及矿冶遗址等生动地展现了从汉代至南朝时期中国南方地方城市的发展演变,为深入研究南岭地区的社会、经济、历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图一 渡头古城遗址发掘区

  渡头古城遗址初建于西汉早期,孙吴时期经历较大修整,至南朝时期废弃。城址平面呈方形,城外地面与城内有较高落差,形成类似城墙的效果,而城内地表与“墙”齐平,与岭南地区多处城址展现出相同特点。遗址完整揭示了一座六朝时期的大型建筑F2。北城门外揭示出一条道路,该道路既是城内通向城外的重要通道,也是渡头古城控制水路和陆路交通的重要通道。遗址内水井J1、J2出土简牍近一万枚,涉及行政、赋税、户籍、屯田、矿冶等方面,为孙吴时期社会、经济和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城外墓地的发掘揭示了21座墓葬,包括公坪墓区的竖穴土坑墓葬和一处西汉早期过洞式斜坡墓道的夫妻同穴合葬墓。城址西北10公里处的山区发现的矿冶遗址应为古城的重要手工业生产地。

  

  图二 F2房址

  

  图三 J1砖砌井

  

  图四 J1、J2位置图

  

  图五 渡头古城遗址出土有字简牍

  临武渡头古城遗址是汉至六朝时期地方城市发展、管理与变迁的珍贵缩影,是华夏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古代中央政权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和有效治理提供重要资料。渡头古城遗址是湘粤古道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城邑聚落址,是“岭南型”城址的代表。该遗址选择建在湘粤古道的重要交通上,是控制水路、陆路的重要节点,其多元文化因素为研究南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交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渡头吴简是继长沙走马楼吴简之后,国内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吴简,是湖南简牍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周边矿冶遗址的发现和出土简牍中“锡”等物产的记载相印证,为研究南岭地区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资料,为中国古代冶金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渡头古城遗址的发掘构建了岭南地区汉至六朝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序列,渡头古城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等都是中央政权制度和管理的重要体现,为研究古代中央政权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和有效治理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在国家文物局、湖南省文物局的指导和“考古中国”项目的支持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继续深化历史时期城市考古、建筑考古、陵墓考古、手工业考古等专题性研究,协调加强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合作,多纬度、多层次研究阐释考古遗存的价值内涵,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

  


原文链接: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gzdt/202312/t20231221_325317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