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服务 > 正文

七星墩遗址2023年度考古发掘收获与意义

  • 时间:2023-12-23 19:19:00 来源:  作者:  点击:

  七星墩遗址位于岳阳市华容县。作为“考古中国•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支撑点之一,已连续开展多年考古工作,2023年度考古工作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2023第0557号)。该年度发掘区域主要位于城外东南部檀树咀地点的墓葬区。共清理瓮棺葬26座,土坑墓44座,灰坑19个,柱洞115个。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260余件,采集测年标本17份,骨骼样品20份,浮选土样613袋,陶片153袋。(图一)

  

  图一 发掘区航拍照

  瓮棺葬大多直接开口表土之下,打破生土。经过反复刮面之后,能够确认有较明显的圆形或椭圆形墓坑,通过断面解剖,可以确认墓坑的坑壁有直壁平底和斜壁圜底两种形态(图二)。

  

  图二 W33剖面解剖情况

  墓坑深浅不一,有的被破坏严重,残深仅有约0.2米,有的保存较好,墓深可达0.7米。

  葬具以夹砂红陶缸为主,也有夹砂红褐陶釜、夹砂红陶鼎、泥质褐陶罐等。葬具上部外侧或内侧常见用缸片或陶瓮围护的现象,如W33,以夹砂红陶缸为葬具,但在陶缸外侧又围护一圈陶缸,形成内外套护的葬具特点(图三)。

  

  图三 W33葬具

  填土多为浅褐灰色砂质黏土,有的填土分层较明显,下层颜色较浅偏白,上层颜色略深。也有在葬具中部横置陶片,将葬具内空间分为上下两层的现象。

  仅少量瓮棺内发现有骨骼碎屑,未见完整人骨。

  瓮棺葬大多没有随葬品,但其中8座墓出土玉器,加上前几年勘探和采集的玉器,共12座瓮棺葬出土玉器(图四)。大多数玉器位于葬具底部,但也有放置在葬具中部、上部或葬具外侧的现象。如W51出土一件玉璧,被敲碎之后,分别放置于缸底、缸内填土的中部和缸外填土的上部(图五)。除玉器之外,W53葬具底部随葬一件泥质黑衣红陶罐,罐内有白色沉积物。

  

  图四 W51及玉器出土情况

  

  图五 W51出土玉璧

  玉器种类较丰富,有玉人像、玉凤、玉蝉、玉钺、玉璧、玉锥形器、玉珠管及碎玉片等。完整器较少,大多是被有意敲碎之后,再放置在瓮棺之内的。

  七星墩遗址这批瓮棺葬,无论是墓坑的形制结构、葬具的特征,还是随葬玉器的种类与形态,都与肖家屋脊遗址的瓮棺葬特点相似,因此这批瓮棺葬的年代应属于肖家屋脊文化时期。

  土坑墓均开口表土之下,打破生土。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直壁,平底。墓向多为近东西向,也有少量近南北向的墓葬。以长2、宽0.7米左右的狭长型墓葬为主,墓室破坏较严重,残留墓深0.2~0.5米左右。少数有二层台。随葬品多寡不一,有的没有随葬品,最多的一座墓有21件随葬品。随葬品以陶器和石器为主,但也有两座墓随葬玉器,各仅有1件。随葬陶器以泥质灰陶或黑陶为主,器型有鼎、豆、罐、碗、簋等。石器有石斧、石锛、石凿、砺石等。从陶器特征看,这批土坑墓的年代多为屈家岭文化时期。(图六)

  

  图六 M26清理完毕照

  本年度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一处肖家屋脊文化时期的瓮棺葬墓地,出土一批玉器。玉器材质多样、造型精巧、种类丰富,反映了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典型风格和先进技术,有助于重新审视肖家屋脊文化时期长江中游的地位和作用。相关发现对认识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结构的基因、文明形态演进动力机制、文明冲突融合的碰撞进程、文明的传播形式等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gzdt/202312/t20231213_324817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