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资讯 > 正文

我在贵州修古建 百年古祠将迎“如旧”新生

  • 时间:2024-03-23 02:54:49 来源:  作者:  点击:

  

  一座古祠堂,承载着一代代乡亲子嗣的浓厚乡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宝库。

  近日,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组织工作组,对铜仁市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楼房村曾氏宗祠开展实地测绘。在未来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座百年古祠将迎“如旧”新生。

  

  曾氏宗祠内部环境

  “曾氏祠堂建立于清代同治十年,距今已有153年历史。”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驻楼房村第一书记杨雨燃告诉记者,祠堂是当地曾氏家族所修建,分为主殿、厢房、围墙、院落,建筑样式、雕刻、纹饰极具本土特色,既反映了该姓氏辉煌的家世、也表达了做人的修养与处世。

  “首先要确定残损部位、辨析新老构件,对建筑布局、构架方式、材料与工艺等进行详细记录。”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石斌告诉记者,文保工作组不仅要对已经破损严重的老建筑进行测量,还要以图纸和影像的形式对建筑布局、构架方式、材料与工艺等进行详细记录。

  

  文保专家仔细观察柱基上的花纹,并进行详细记录

  “现在院落剩下的几个宽度不一的石墩子,应该是当时戏台的柱基,柱基为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石斌表示,接下来,文保工作组将结合对当地老人的访谈,了解宗祠历史,分析建筑群原始功能与布局,并形成分析报告,提出“修旧如旧”的修缮方案,让曾氏宗祠在完全“康复”的前提下,不失掉其本来的面目与历史价值。同时,为深入研究当地传统民居建筑,做好日后保护性修缮提供基础依据。

  

  文保专家现场绘制曾氏宗祠平面图

  “乡村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村民自古以来,生产生活积淀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德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吴华表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贵州文保人发挥“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珍贵的文化遗存”使命,让乡村振兴有了“文保探索”,“这将助力我们协同解决‘乡村振兴中如何发挥乡村文化遗产独特作用’的问题。”

  “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祠堂不仅记录着当地的荣耀和家风家训,更是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我们希望通过修缮,以祠堂为载体,文化为纽带,让祠堂发挥公共文化空间功能,提升村内文化氛围。”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董欣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推进曾氏宗祠修缮及周边人居环境整治,秉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历史信息,让传统文化在保护中持续增添发展动力,为保护、利用、传承好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提供智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s://whhly.guizhou.gov.cn/xwzx/wldt/202403/t20240320_839628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