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国宝辽宁》系列舞蹈首秀:“洛神”翩然出画来

  • 时间:2024-05-11 23:53:19 来源:  作者:  点击: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5月4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美不胜收的舞蹈快闪活动在辽宁省博物馆进行。这是辽宁歌舞团、辽宁省博物馆创排的《国宝辽宁》系列舞蹈作品之“洛神篇”的首次精彩亮相。

  当日10时,一楼大厅内人头攒动。一段具有震撼力的强劲音乐响彻耳畔,观众好奇地四处张望,不由得停下脚步。曲调忽然一变,悠扬婉转的旋律渐起,一群发髻高耸、裙裾飘飘的女子伴着悠长的古韵,昂首而行,扬袖转身,与观众擦肩而过。最令人瞩目的是身着一袭红衣蓝裙、手执白羽红扇的“宓妃”,娉婷袅娜,拨裙回转,徐缓沉静,让人惊艳。

  为讲好辽宁故事、宣传辽宁形象,助力“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整合资源,发挥1+1>2的优势,组织旗下辽宁歌舞团、辽宁省博物馆围绕馆藏国宝,共同创排系列舞蹈作品《国宝辽宁》,旨在以舞蹈艺术诠释文物精髓,用跨界融合的方式让辽宁国宝“活起来”。

  当天的快闪现场为观众展示的正是《国宝辽宁》中首个精品舞蹈节目《月洛惊鸿》的惊艳效果及部分片段。东晋画家顾恺之以曹植名篇《洛神赋》为对象,创作了人物画长卷《洛神赋图》。此图真迹未能流传,宋人的摹本较好地保留了原作风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名迹,《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也成为辽博镇馆国宝之一。《月洛惊鸿》正是以《洛神赋图》为创作蓝本,塑造出端庄秀美的洛神形象以及超然脱俗的审美意境。以舞蹈快闪来演绎文物故事,在辽博可谓是首次,辽博副馆长董宝厚表示,希望用这种创新手段加深观众对文物的理解,尤其是拉近文物和当下年轻人的距离。

  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副团长马玉丽介绍,该系列作品的主创和演员团队努力挖掘蕴藏在传统中的深邃力量,以创新手段演绎国宝的绚烂华美。《月洛惊鸿》为女子古典群舞,共起用了22名女演员,演员的发型、服装等尽力还原画作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魏晋南北朝时的风格气韵。为了追求更高的节目质量,几个月来,他们不断进行打磨修改。目前,完整版的6分20秒的作品已经完成。整个舞蹈展现了从相遇、相知、爱而不得到回归4个阶段。“这是一个充满写意美的作品,我们希望观众看到洛神对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向往。这些群舞演员既是宓妃,又是宓妃情绪情感的表达者。”马玉丽说。

  为了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演员们不仅要做到动作表演上的到位,也需精准领会作品的思想精髓。排练前,辽歌请辽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演员深入了解画作内涵。饰演“宓妃”的青年演员李博表示:“快闪这段3分钟的表演主要展现相遇时心动的感觉,融入了敦煌壁上舞等元素,希望通过我们的表演唤起观众的共鸣,加深文化认同。”

  快闪活动给在场观众以莫大惊喜,在一个个优美的舞蹈动作中,观众不仅获得了审美上的感官享受,也切身感受到画师提笔时的情怀,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而震撼。“特别棒,国宝和舞蹈的精彩联动让我们看到了辽宁文化底蕴的深厚。小姐姐们的舞姿是对‘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现实呈现,充满中国古典美学气韵。”一位观众说。

  《国宝辽宁》系列舞蹈将会从辽博的书画类、器物类等馆藏国家一级文物中,精心挑选最具代表性、声望极高同时深受大众喜爱的文物作为创作素材,打造跨界融合文艺作品。目前,除了首个作品“洛神篇”,脱胎于宋徽宗《瑞鹤图》的男女群舞也已完成创排,正在打磨提升中。(记者 吴丹)


原文链接:https://whly.ln.gov.cn/whly/mtjj/2024050814032087877/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