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季国平
由广西群艺馆创排的话剧《远方》日前在南宁精彩上演。该剧演绎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近2000名天津医生和8000多名家属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广西边远山村开展医疗援助的故事。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为了理想和信念,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不计报酬,服务百姓,以无私奉献的精彩人生演绎了现实版的诗和远方。
50多年过去了,彰显他们不畏艰辛、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民族团结、交流融合的家国情怀,正是创作该剧的时代价值。首演当天,南宁明星剧场座无虚席,跌宕起伏的情节、感人至深的形象、新颖灵动的舞台、绚丽多姿的风情,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观众。
话剧《远方》由序“到远方去”,六场戏“一路向南”“三道关”“冬去春来”“马驮医院”“山间铃声”“山的呼唤”,以及尾声“他乡是故乡”组成。由全剧的讲述者、年近八旬的肖启明瞭望远方拉开大幕,回忆起50多年前到广西支边的往事,构成了全剧的基本内容。当年的肖启明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青年医生,满怀理想与憧憬,随着天津援桂医生的队伍,来到了桂西北的崇山峻岭,为缺医少药的山乡村民送医送药,提升人们的卫生水平和科学观念。剧中有边远山村对于医疗的渴望期盼,有韦小惠和乡亲们付予支边医生的满腔热情,有郭老师、周彩霞等支边医生的仁心大爱,也有支边医生生活的艰辛和面对的种种磨难,但这些支边医生扎根热土,初心不改,甘于奉献,用热血写下了可歌可泣、仁心大爱的动人诗篇。
话剧《远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主创们必定为天津援桂医生非凡的经历所打动,他们满怀创作激情,艺术地再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和非同寻常的人生。
首先是剧目的真实、生动和感人。艺术的生命首先是真实,要求创作者把握生活的本质、形象的内涵和时代的精神,创造出典型事件、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远方》的创作过程就经历了三个年头,其可贵之处不只是展现了支边医生的特殊人生,写出了鲜活的人物,写出了真实的人性,写出了对人的关怀,更揭示了人的生命价值和时代价值。
其次是呈现的朴实、灵动和诗意。该剧的基本内容是写实的,但支边的年代是一个激情燃烧但又非常贫困的岁月,激励支边医生的是理想和信仰,是大爱和希望。显然,这也形成了《远方》的剧目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很真实;又是浪漫主义的,富于激情和理想,充满了人间温暖和人性关怀。在舞台样式的处理上,编导以话剧的写实再现历史,讲述故事,又借鉴了戏曲的灵动和写意,让历史与现实交错,现实空间与心理空间结合,多场景,多时空,转换灵动自然,加上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该剧“诗与远方”的戏剧情境。
该剧的表演充满激情,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是主要形象肖启明,贯穿全剧始终,年龄跨度很大,从冲动感性到稳重成熟的性格变化也大,戏份很足,饰演肖启明的青年演员表演很出色。其他演员也都有不俗的表现,展示出广西话剧的表演实力。
当然,更让我感动和惊喜的还是编剧兼导演冯佳。在导演阐述中,她讲述了该剧的创作起源、剧目的主题立意和创作的现实意义,介绍了该剧艺术上的追求,包括风格样式、小人物与大情怀、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体现与融合,以及舞美、服装、音乐和重点场面的设计。她说,这是一部饱含深情、充满浓郁广西特色与民族风情的舞台艺术作品,既有感人至深的细腻,也有独具民族色彩的谐谑欢快。冯佳有着多年话剧和戏曲剧目导演的舞台实践,她在执导本剧时,借鉴了戏曲美学景随身变的特点,运用舞台的假定性,不走纯写实的路线,重视舞台形式感和样式感的创新。由此可见,一出原创好戏,编导不仅要付出辛劳,更需要艺术的创造。
在构思该剧的尾声时,冯佳是这样描述的:“一个群山下、阳光里的画面,人们站立于路两旁,支边医生在群山中出现,更多当地的医生出现,加入他们一起走进村村寨寨,走向美好的未来。在这崇高而神圣的画面里,定格,达到诗意和现实的结合。”从这个画面中,我看到《远方》带来的感动与温暖。我相信,该剧首演的成功一定会激励他们进一步打磨提升,走向美好未来,走向诗和远方。
文件下载: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