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感受百年古建的独特魅力

  • 时间:2024-05-13 18:58:12 来源:  作者:  点击:

  

  

  在天津老城厢,有座广东会馆。这座建于清代的建筑,如今也是文化活态传承的天津戏剧博物馆。百年岁月,造就这里深厚的津沽韵味;粉墨氍毹,演绎中华文脉生生不息;古韵今声,开启这方历史遗存的时代新篇……

  “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日前,铿锵皮黄又一次在广东会馆戏楼响起,天津京剧院老中青演员奉上名段清唱会和传统经典《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观众张然已是“第N次”来这里欣赏京剧,她说:“这里的历史厚重感让我不自觉地静下来,沉浸其中,体会国粹京剧与百年古建的双重享受。”

  岭南风格院落,精致砖雕木雕,在广东会馆的建筑艺苑中,华美的木结构戏楼最是引人注目。区别于现代剧场三面封闭的“镜框式”舞台,它是中国古典剧场惯用的“伸出式”舞台,三面接近观众,让观众身临其境。其繁复华丽的造型与雕刻不但彰显美学,还蕴含着力学与声学:舞台上方的“鸡笼式”藻井,好似一个倒扣的大碗,能起拢音作用,不用话筒也能增强演唱效果。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个重达数吨的藻井,没有一根柱子支撑着它。这样的设计令观众视线不受阻挡,也是同类戏楼中罕见的。

  砖木不语,文韵相承。时隔百年,凝聚先人智慧的戏楼依旧丝弦声动,充满活力的历史遗存在现代都市中光彩夺目,散发出独具津味的城市风貌。

  在广东会馆这座戏剧博物馆里,整台大戏的演出、非遗项目的表演,用活态展示为古建筑增添文化活力,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到广东会馆看戏”逐渐成为时尚。如今,来这里看戏的除了本地戏迷,还有外地游客,而且年轻观众大约占到五成。“古戏楼加传统戏很‘对味儿’,让我看到中华文化最纯粹的面貌。”25岁的观众刘清源感慨道。

  回望这座古朴雅致的戏楼,往昔景象岂止丝竹管弦: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慷慨演讲,发出“我中国四万万同胞同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的慷慨之声;1919年,邓颖超在这里募捐义演,演出《木兰从军》《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等话剧……广东会馆不仅是建筑艺术凝固的诗章,还是戏曲艺术的活化石与历史的见证者,建筑艺术、戏曲艺术、红色文化交汇于此,筑成这座令人心生敬畏又心生向往的百年古建。

  春生夏长,广东会馆近来又要“上新”了。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底这里将举行“弓弦之巅”——京胡文化展,展出不同时期、数以百计的京胡,同时举行讲述京胡前世今生的文化讲座、演奏与演唱兼具的名琴名段演出、文旅戏剧作品《寻梅·又见虞姬》。同时,以馆内展陈为线索、以天津及广东会馆历史为背景的沉浸式新项目也在策划中。

  文脉流长,润城化人。广东会馆里有滋有味的古韵“津”声继续唱响……


原文链接:https://whly.tj.gov.cn/XWDTYXWZX6562/MTJJ8464/202405/t20240513_66231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