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端午小长假,安徽博物院焕发全新活力,3.3万观众在此体验满满的传统节日仪式感!系彩绳、挂香包、制龙舟,传统习俗与现代创新在这里完美融合。馆内人流如织,热情如夏日阳光般炽热,大批游客纷纷前来,体验端午民俗、探寻非遗文化,“粽”享“新中式”文化之旅。
此外,今年的端午假期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博物院还推出讲座、活动、展览等,吸引公众参与文物保护,传承文明。
编织五彩绳。系五彩绳,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它寓意着祈福纳祥、驱邪避害。在“五色新丝,浅念安康”活动中,青少年们了解端午的起源和习俗,还亲手编织属于自己的五彩绳。随着手指的舞动,一根根美丽的五彩绳在巧手中诞生,端午氛围感拉满。
制作中药香囊。佩香囊,是端午节的又一传统习俗,民间自古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在“传承古韵 新安医语”活动中,安徽博物院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同学们,带领大家领略了徽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中医流派“新安医学”的博大精深,并指导大家亲手制作中药香囊。每一个香囊都蕴含着中医的精髓和端午的祈愿。
竹编端午龙舟。端午节怎能少了赛龙舟的激情?但这次我们不玩传统的龙舟,而是挑战非遗竹编龙舟的制作。在“浓情艾香 舟迎安康”活动中,大家亲手编织龙舟,体验了非遗竹编艺术的精湛技艺,在艾香中感受竹编之美,品味节日的别样风情。
探秘武王墩。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下午,安徽文博讲堂特别推出《武王墩大墓与楚文化源流》专题讲座,特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少华带领大家一同穿越历史长河,探寻楚文化的独特魅力。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了解武王墩大墓发掘所产生的多方面效应、武王墩大墓的学术价值以及楚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打卡地域特色展览。近期推出的“融汇四方 光耀江淮——群舒文化展”全方位展示了群舒文化的独特魅力,假期间还在微信公众号推出《文化访谈|群舒文化是最具安徽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辅助观众看展。“安徽文明史陈列”“安徽文房四宝”“江淮撷珍”等极具地域特色的展览,也颇受欢迎。
端午假期间,安徽博物院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老师全程在岗,为大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共同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大家尽情“粽”享端午。其中,提供人工讲解服务86批次;志愿服务到岗89人次,总服务时长374小时;开展安全巡查36次、安全教育6次、专项巡查10次,落实安全责任。安博文创推出四十余种文创产品限时特惠、“冯小姐的衣橱”假期限定活动和“玉龙安康粽”礼盒新品等,为观众们提供丰富的文创体验,文创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02.5%。
值得一提的是,端午假期与高考时间重叠,为了给高考生及其家长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休息环境,安徽博物院蜀山馆(新馆)特别推出了暖心服务,包括免费停车服务、午餐供应以及热饮和休息场地等,用实际行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传递出对广大学子的深切关怀与祝福。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