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特色景区 > 正文

四川将连续三年开展“天府百姓大舞台”汇演提升乡村文化“造血”能力

  • 时间:2024-07-08 20:43:51 来源:  作者:  点击: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朗诵、快板、相声、小品、情景剧、乐器表演……6月底至7月初,一股乡土文化旋风在南充市仪陇县多个乡镇席卷,多样的文艺表演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消暑纳凉的“精神食粮”。

  这些充满活力的基层文艺汇演,有一个共享的品牌名称——“天府百姓大舞台”。近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天府百姓大舞台”汇演活动三年工作方案》,明确在2024年至2026年,将以这一全新品牌活动为依托,持续扩大基层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为群众更好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生活、展示文艺才能提供平台。

  以群众为主体

  搭好开放舞台展示文化活力

  “百姓大舞台,想跳你就来”“百姓大舞台,幸福秀出来”……在短视频平台,基层乡镇自办的“天府百姓大舞台”汇演活动使用简单直接的口号,向基层群众发出热情邀请。

  以群众为主体,是这一品牌活动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推动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办文化活动,让老百姓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增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这个舞台是一个开放的展示舞台,不追求名次,强调的是基层群众展示自我,将本地乡土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传播出去。”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说。

  

  仪陇县将“天府百姓大舞台”与本土的“离堆欢歌”文化品牌联动,让汇演内容更加丰富

  群众就是舞台上闪耀的演员。仪陇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仪陇全县已有11个乡镇开展了“百姓大舞台·离堆欢歌行”群众文艺展演活动。其中,300多名参演人员全是来自乡村的群众和基层文艺爱好者,体现了鲜明的群众性。

  本土化是活动组织的一大特征。南充仪陇有颜真卿的《鲜于氏离堆记》摩崖石刻。近年来,仪陇围绕“离堆欢歌”持续打造区域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仪陇县的“天府百姓大舞台”就与本土的“离堆欢歌”文化品牌联动,让汇演内容更加丰富。在雅安天全县,群众在舞台上载歌载舞,跳起天全县首个原创锅庄舞《二郎山欢歌》,用舞蹈表达本地的民俗故事。

  在汇演活动的软硬件支持上,方案明确每个县(市、区)原则上有2个以上承载常态文艺演出的百姓大舞台。舞台的载体形式不拘一格,充分挖掘存量资源,整合现有文化站所、文化院坝、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闲置校舍等,为乡村群众提供文化活动、文娱演出舞台。

  在舞台承载的内容上,方案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优质特色文艺节目,并挖掘、发现、培养一批民间文艺骨干、文化能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投身百姓大舞台,使群众成为文化活动、文娱演出的策划者、参与者、受惠者。

  以“造血”为目标

  常态化汇演推动文化资源活起来

  “天府百姓大舞台”按照“省级引导、市县主办、乡村主体”的工作思路,采取县乡自演、市州展演、片区汇演的模式,支持全省百姓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为更多群众和地方民间艺术形式提供了展示机会。

  每个县(市、区)一年开展常态自演活动24场次以上;每年每个市(州)开展文艺展演活动48场次以上。在上述展演的基础上,全省每年分片区遴选活动场次频率高、节目质量好、群众参与度广、影响力大、孵化培育群众文艺人才和群众文艺团队效果好的地区,承办片区汇演活动。

  原则上每年各片区汇演、巡演活动不少于2场次。全省的五大片区共开展汇演、巡演活动10场次以上。省级财政将每年对片区汇演活动承办地每个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资金。

  

  雅安天全县“天府百姓大舞台”活动现场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强调,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高频次的展演活动,双管齐下目的在于持续提升乡村文化“造血能力”。在汇演的过程中,各地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挖掘、展示各地优秀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具有明显辨识度的文化活动IP,力争在全省形成10个左右县级文化活动品牌,5个左右市级文化活动品牌,带动地方文旅经济发展,提升地方影响力和社会知晓面。

  基层已在积极响应,借助“天府百姓大舞台”强化民间文化的造血功能。成都邛崃市文君街道举办的2024年天府百姓大舞台“崃·炫舞台”——村光大道公共文化艺术展演活动中,率先开启了直播。现场设置了后备箱集市,推广莲藕、本地粮油等特色农副产品。活动通过全网直播的方式为本地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作推介,帮助擦亮“印象文君•醉恋邛崃”的文旅名片,在暑期吸引游客来到邛崃。

  (图片来自活动主办方)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wlyw/2024/7/6/aaaa029194b14de2ab73336dadaa2bb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