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景点资讯网!

首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引资 > 正文

《世界梯田农文旅融合发展共识》在娄底新化发布

  • 时间:2024-09-18 20:39:12 来源:  作者:  点击:

  世界梯田农文旅融合发展共识

  

  9月12日,第二届“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在湖南娄底新化县举办。会上,《世界梯田农文旅融合发展共识》(紫鹊界共识)发布,倡议推动全球范围内梯田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确保梯田作为人类共同财富得以永续传承。

  共识全文

  世界梯田农文旅融合发展共识

  中国·娄底·紫鹊界

  梯田,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世界多个地区,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记忆,同时也见证了人类的勤劳与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然而当前,随着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等问题的出现,许多国家的梯田正面临着退化、消失等严峻威胁。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当前形势下,世界梯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经过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我们达成以下共识:

  一、充分认识梯田价值

  梯田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它守护了自然的平衡,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千百年来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生计来源,又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现在已成为了各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二、保护梯田生态环境

  生态是梯田的根基。我们应高度重视梯田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梯田灌溉系统的稳定运行;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保护,让梯田的青山绿水成为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三、传承梯田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是梯田的灵魂。我们要积极挖掘、整理和传承梯田地区的传统农耕文化,包括农业生产技术、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通过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举办民俗活动、开展教育培训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梯田农耕文化的魅力。同时,要将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提升文化内涵,为梯田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

  农文旅融合是梯田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充分发挥梯田的农业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以梯田观光、农事体验、乡村度假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鼓励农民参与旅游经营,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文旅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是推动梯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建立国际梯田合作机制,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等活动,分享各国梯田保护和发展的经验,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通过国际合作,提升世界梯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全球农耕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和国际主流媒体平台渠道发声,多途径推动农耕文化传播,扩大农耕文化影响力。

  六、创新发展模式

  创新是梯田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要积极探索梯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梯田旅游的智能化水平。发展创意农业,推出特色农产品和旅游纪念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梯田开发,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通过创新发展模式,为梯田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以保护为前提,以传承为使命,以融合为方向,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世界梯田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原文链接:http://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sxxw/202409/t20240913_334547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景点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景点资讯网 zix.jd-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lyscfzdy@163.com  客服QQ:3420238713 通联QQ:2135697940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